儒家王阳明写《阳明全书》
《阳明全书》是我国明代著名的哲学家王阳明的作品之一。他一生文治武功俱称于世,有完人之称。其学上承孟子,中继陆象山,而成为风靡明代中后期并与程朱理学分庭抗礼的阳明心学。其学说思想主要收集在《阳明全书》中。
那是明代的时候,浙江绍兴府余姚一个书香门第家里涎下一个男孩,这个男孩在出生前夕其祖母梦见有人从云中送子来,梦醒时这孩子刚好出生,于是,其祖父便为他起名叫王云。
王云到了五岁的时候还不会说话,一天,一位高僧从他们家门前经过,抚摸他的头说:“好个孩儿,可惜道破。”高僧的意思是说,他的名字“云”字道破了他出生的秘密。王云的祖父恍然醒悟,遂更其名为守仁,此后他便开口说话了。
王阳明十一二岁念书时,有一次,他问塾师:“何谓第一等事?”老师说:“第一等事是读书获取科举名第。”王阳明反对说:“第一等事恐怕不是读书登第,而是应该是读书学做圣贤。”
王阳明尽管有做圣贤的意识,但他在年少时代起时并不循规蹈矩,常常率同伴做军事游戏。年轻时,他出游边关,练习骑马射箭,博览各种兵法秘籍,遇到宾客常用果核摆列阵法作为游戏。
1506年,王阳明因反对宦官刘瑾,被谪贬至贵州龙场当驿丞。龙场位于贵阳西北七十里,归修文县治。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在龙场这既安静又困难的环境里,王阳明结合历年来的遭遇,日夜反省。
一天半夜里,王阳明忽然有了顿悟,认为心是感应万事万物的根本,由此提出心即理的命题。认识到“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只要通过格物致知的实践功夫,将各种蒙蔽心体的闲思杂念拂去,便能认识本心中的“良知”。这就是著名的“龙场悟道”。
在这次龙场悟道之后,王阳明在获得突破性认识的基础上,创立了一门学说,也就是“心学”。他决定以讲学的形式向世人阐述心学思想。五十四岁那年,他在绍兴、余姚一带创建书院,进一步宣讲他的心学。
后来,王阳明的学生徐爱、陆澄、薛侃、钱德洪等,把王阳明的著作及论学的语录、书信、诗赋等搜集起来,辑成《阳明全书》。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