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之忍第二十二
礼之忍第二十二
天理之节文,人心之检制。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当以敬为主,非一朝之可废。
鉏麑屈于宣子之恭敬,汉兵弭于鲁城之守礼。
郭泰识茅容于避雨之时,晋臣知冀缺于耕馌之际。
季路结缨于垂死,曾子易箦于将毙。噫,可不忍欤!
【译文】
礼是根据上天的意志所制定的一些行为规范,也是对人的行为的一种制约。《论语》载孔子曾说:“出门时要像见地位很高的长者一样恭敬,用民时要像亲临重要的祭祀一样有礼。”礼的核心就是敬,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废除掉的。
《左传》载宣公二年,义士鉏麑受晋灵公之命刺杀赵宣子,但因见赵宣子对晋灵公特别恭敬而深受感动,决定不杀赵宣子,触槐而死;汉高祖五年,出兵围攻鲁国,却发现鲁国是遵守礼义的国家而罢兵不战。
东汉郭泰在避雨的时候结识了茅容,因见茅容杀鸡做菜送给母亲,然后和郭泰用蔬菜喝酒而深受感动,佩服茅容的有礼;《左传》载僖公三十三年,晋国臼季经过冀地,看见正在除苗的郤缺与给他送饭的妻子相敬如宾,赏识郤缺的有礼而向晋文公推荐郤缺做了大夫。
《左传》载哀公十五年,孔子的弟子子路在临死时还不忘系好帽子。《礼记·檀弓》载:曾子临死时还记着要更换身下季孙所赐的席子。他们都是不敢忘记礼数啊!他们对礼的恪守和实践可以垂教后世啊!唉!恪守礼教,是遵天意顺民心的,在这个礼仪之邦,我们怎能不忍住无礼行为呢!
【评析】
礼是根据上天意志、树立楷模、垂教世人的一种教育,也是人们行为的准则规范,没有什么比礼更大的了。礼分为君臣之礼、父子之礼、夫妻之礼、师生之礼等。千万不要小瞧礼,在现实生活中能够完全做到以礼待人的,却屈指可数。如果做什么事情都毫无约束,无法想象那将会成什么样子。所以懂得礼是必不可少的,天下人可能有许多都知道礼,然而能真正运用礼的人却不多。很显然,运用礼去行事,也是你获胜必不可少的法宝。
典例阐幽 忍耐礼教的约束才能修身
东汉的茅容,年至四十,还在田里耕种。有天碰上大雨,其他人都去避雨,只有他端正地坐着,非常恭敬。郭泰看见后,心中诧异,于是上前和他说话,茅容就请他住到自己家中。次日早晨,茅容杀鸡做菜,郭泰以为是招呼自己的,但茅容做好菜后,将它送到母亲那儿,然后和郭泰只用蔬菜喝酒。郭泰相当感动,起身向他行礼说道:“你太贤德了,你能这样做,真是我的好朋友。”郭泰感于茅容的有礼,劝其学习,终成大器。《左传》载僖公三十三年,臼季奉使经过冀地,看见却缺在锄苗,他的妻子给他送饭,两人相敬如宾,臼季就带却缺回到晋国,向晋大夫推荐他做大夫。
然而真正以礼治天下的还是大有人在的,汉高祖刘邦在这方面也做得十分出色。刘邦称帝后,将太公安置在栎阳。公元前201年三、四月间,刘邦回到栎阳后,每隔五日就去看望太公一次,每次看望,一定要再拜问安。此事被太公一家令看到了,觉得他们父子所守的仍是普通百姓之礼,极不合适。如今刘邦即位已久,太公尚无尊号,这样下去,不合朝仪,将会产生不良后果,但又不好明言,只好寻机设法点破。
一次,家令见太公在家无事,便向前说道:“皇帝虽是太公的儿子,毕竟是皇帝;太公虽是皇帝的父亲,毕竟是个人臣,怎能让人主拜人臣呢?”太公原本是个乡下人,对家令所言,闻所未闻,忙问道:“那将如何是好呢?”家令道:“下次陛下再来朝拜,您行大礼迎出门去,才算合乎君臣之礼。”待到刘邦再来朝拜,车马还未到,太公就迎到了门前。刘邦见后,大惊,急忙下车,扶住了太公,问道:“您何故如此呢?”太公道:“皇帝乃是人主,天下共仰,怎可为我一人而乱了天下礼法!”刘邦听后,猛然醒悟,忙将太公扶入室内,婉言盘问。太公就将家令所劝的事说了一遍。
刘邦听了以后,没有说什么,辞别太公回宫后,派人取出黄金五百斤,赏给太公家令。一面使词臣拟诏,尊太公为太上皇,诏云:“人之至亲,莫过于父子,故父有天下传于子,子有天下尊归于父,此乃人道之理。以前,天下大乱,兵革四起,万民疾苦,朕亲自披坚执锐,迎难而上,平暴乱,立诸侯,偃兵息民,天下遂安,此皆太公之教训。诸王、通侯、将军、群卿、大夫已尊朕为皇帝,而太公未有号。今尊太公为太上皇。”自此,君臣理顺,太公也不用出门迎接刘邦了。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