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 [波兰]伊瓦什凯维奇》读后感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飘香的利普采——莱蒙特笔下的村庄

普普通通,平平常常

沟沟堑堑涌着酿蜜的

花的波浪

一垛垛麦子像金色的玫瑰

交错的河流像蓝色的缎带

布祖拉、姆罗瓦、皮利查和乌特拉塔

有的是潺潺细流,有的奔腾澎湃

白杨像烟囱

烟囱像白杨

乳白色的兄弟排列成行

紫红色的三叶草

遍布在辽阔的田野上

茂密的赤杨林

投下深蓝色的树影

青苔爬满了树身

成熟了的黑莓

芬芳诱人

柏油路在骄阳下熔化

闪着耀眼的光华

把你向波兰招引

叫你如何不想她

(易丽君 译)

注释:

莱蒙特(1867—1925),波兰小说家。利普采是他的长篇小说《农民》中的村庄的名字,在波兰语中与七月同音。

都是波兰境内的河流。

【赏析】

飘香的利普采——飘香的七月——飘香的七月的利普采——飘香的七月的村庄。在波兰语中,“七月”的发音与小说家莱蒙特笔下的村庄同音。诗歌题目中的时间“七月”与第一诗行中的地点“利普采”转眼间就完成了相互置换,好像魔术师手中的戏法一样,两指拈动之间,绚烂缤纷的乡村田野就呈现在我们的眼前了:

它是“普普通通,平平常常”的,因为这就该是乡野的夏天最自然的景象——“沟沟壑壑涌着酿蜜的/花的波浪”。它的普通平常,还暗含在“利普采”的名称里。这个世界上,果真有一个与七月同音的村庄么?我们不得而知。而这虚构在波兰小说家莱蒙特作品中的村庄,却有能力从纸面上抵达世界上任何一个可以阅读的人的脑海中。利普采不再是某个具体的村庄的名字,它代表着波兰的乡村。整个的七月,整个的波兰,有乡村的地方,必然就会拥有那样的沟壑,那样的花浪。

从一开始,魔术师般的诗人伊瓦什凯维奇,就带着我们翱翔到了七月波兰的高空。俯瞰下去,是一个接一个的惊喜,一幅接一幅美不胜收的图景: 大垛大垛的麦子像玫瑰,错落缠绵的河流是缎带——这是花束的意象;白杨与烟囱都是笔直高耸的,乳白而颀长的巨人,辽阔的田野上遍布紫红的三叶草——你可会联想到波兰人民共和国的国旗么?它就恰恰是这红白二色构图而成的呢!

七月,花束,红白双色旗。是否开始感觉到诗人所譬喻的内容宏大非常了呢?在这里我们就要链接进本诗的背景了——这首诗收录于1967年的诗集《一整年》。在历史上,直至1989年以前,7月22日都是波兰人民共和国的复兴节,也就是国庆日。可见,这是一首节日的颂歌,充满了强烈的时代气息。不过,时代气息或政治色彩在欣赏这首诗歌的过程中并非重点,重要的而且更吸引人的,是充溢在作品中的盛大的色彩感、野性飘洒的豪迈气概。

全诗的色彩流动非常活泼,然而也并非是炫目到底的,接下来,色块就缓缓沉淀下来了——赤杨林深蓝色的树影、青苔、黑莓——我们的视线也随之降落,顺次掠过树梢、树身,沉进树影,没入丰厚的大地。最后,诗人静静地带着你咀嚼回味波兰的盛夏,仿佛我们经历了那样一场视觉的精彩旅行之后,终于可以站在大地之上,注目于眼前柏油路的光华闪耀,色彩进一步凝聚,然后迸发……“把你向波兰招引/叫你如何不想她”——这最后的一句译诗,与我国五四时期的诗人刘半农脍炙人口的名句相合,尽管意境有热烈和清平的区别,情感也有欢欣和惆怅的不同,但各尽其妙。在本诗中,就宛如欢快奔腾的河流入了平静而涟漪阵阵的湖泊,引人遐思。

(巩亚男)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