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及宋前集句诗创作考察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北宋及宋前集句诗创作考察

关于集句诗的出现,元代以来的学人一致认为可以追溯到西晋的傅咸。陈绎曾在所著《诗谱》里说:

晋傅咸作《七经诗》,其《毛诗》一篇,略曰:“聿修厥德,令终有俶。勉尔遁思,我言维服。盗言孔甘,其何能淑。谗人罔极,有靦面目。”此乃集句诗之始。或谓集句起于王安石,非也。

陈绎曾此论一出,后人再无异词。其实,集句诗是否傅咸所创,这个论断还难以确认,因为《列子》之中已经有一首集句写成的民谣了。傅咸之后,在很长的时间内,集句诗并没有得到发展。直到北宋前期,石延年、王安石等人致力于此,集句诗创作才逐渐受到社会的关注。北宋后期,徽宗朝的葛次仲、林震都以集句诗名家,所写集句诗已结成专集,标志着集句诗创作取得了较大的发展。现以诗人年齿为序对北宋及宋前集句诗创作情况考察如下。

1.先秦无名氏集句1首。《列子》卷四载:“尧乃微服游于康衢,闻儿童谣曰:‘立我蒸民,莫匪尔极。不识不知,顺帝之则。’”此诗前、后两句分别见于《诗经》里的《周颂·思文》和《大雅·文王》,可以看作是集句诗。今知最早的《列子》版本是东晋张湛的注本,且今人一般认为《列子》是晋人根据先秦的材料编写而成的。如此,则此民谣产生于先秦的可能还是存在的。当然,由于历代有一些人坚持认为《列子》是一部伪书,此诗产生的年代也难以判断。姑列于此以备考。

2.西晋傅咸《七经诗》11首。傅咸(239~294),字长虞,北地泥阳(今属陕西)人,西晋文学家。泰始(265~274)末袭父爵清泉侯,拜太子洗马,仕至御史中丞。有文集三十卷,已佚。《晋书》卷四十七有传。傅咸所著《七经诗》最早见于唐代欧阳询等人所编的《艺文类聚》卷五十五,有《孝经诗》2首、《论语诗》2首、《毛诗诗》2首、《周易诗》1首、《周官诗》2首,共9首。明冯惟讷《古诗纪》卷三十二在上面9首之后增补了《左传诗》2首,且注曰:“前四首,《艺文类聚》各分二章,此首《艺文》不载,以例考之,亦当尔也。”加起来,傅咸的《七经诗》,今存11首。陈绎曾认为只有《毛诗诗》才是“集句诗之始”,其实这11首诗都是集句诗,只不过其余诗歌的集句方式与《毛诗诗》不同而已。现存傅咸的《七经诗》仅涉及6种经书,而且《艺文类聚》所收《周易诗》后注有“其二”字样,都说明《七经诗》已有遗失。如果按其每种经书2诗的体例来看,则原来可能有14首,已佚失3首。

3.石延年集句诗3首。石延年(994~1041),字曼卿,宋城(今河南商丘)人,真宗朝以三举进士入仕,仕至太子中允、秘阁校理。曾巩《隆平集》卷十五、王称《东都事略》卷一百一十五、《宋史》卷四百四十二均有传。石延年是欧阳修的诗友,著有《石曼卿集》,已佚。《西清诗话》卷下载:

石曼卿官册府时,五鼓趋朝,见二举子系逻舍,望曼卿号呼请救,因驻马,召问卒长。曰:“昨夕里闬间有纳妇者,二子穴隙以窥,夜分乃被执。”曼卿力为挥解,卒长勉从之。二子叩头拜于马前。曼卿为按辔口占一绝云:“司空怜汝汝须知,月下敲门更有谁。叵耐一双穷相眼,得便宜是落便宜。”

此诗在《全宋诗》第3册中题作《调二举子》。《李希声诗话》也有类似的记载。《西清诗话》卷上云:

集句自国初有之,未盛也。至石曼卿人物开敏,以文为戏,然后大著。尝见手书《下第偶成》诗云:“一生不得文章力,欲上青云未有因。圣主不劳千里召,姮娥何惜一枝春。凤凰诏下虽霑命,豺虎丛中也立身。啼得血流无用处,着朱骑马是何人。”又云:“年去年来来去忙,为他人作嫁衣裳。仰天大笑出门去,独对春风舞一场。”至元丰间,王文公益工于此。人言起自公,非也。

此二诗在《全宋诗》中分别题作《下第集句》《偶成》,不知何据。

4.胡归仁集句诗2首。胡归仁,成都人,事迹不详,生活于仁宗至和(1054~1056)前后。《蔡宽夫诗话》载:

荆公晚多喜取前人诗句为集句诗,世皆言此体自公始。予家有至和中成都人胡归仁诗,已有此作,自号“安定八体”。其间如“一第知何日,无端意不移。欲为青桂主,谁与白云期。傍架齐书帙,翻瓢作酒卮。文明终有托,休把运行推”,又“白沙溪绕白云堆,但有何人把酒杯。专慕圣贤知志气,可怜谈笑出尘埃。碧山终日思无尽,清世难群好自猜。风满老松门昼掩,可怜高尚仰天才”之类,亦自精密,但所取多唐末五代人诗,无复佳语耳。不知公尝见与否也?

此二诗,《全宋诗》第11册收入,题作《集句》。

5.司马光集句诗1首。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属山西)人。景祐五年(1038)进士,仕至宰相。《东都事略》卷八十七上、《宋史》卷三百三十六均有传。《后山诗话》载:

司马温公为定武从事,同幕私幸营妓,而公讳之。尝会僧庐,公往迫之,使妓逾墙而去,度不可隐,乃具道。公戏之曰:“年去年来来去忙,暂偷闲卧老僧床。惊回一觉游仙梦,又逐流莺过短墙。”

《全宋诗》第9册据此收入,题为《集句诗》。

6.王安石集句诗68首。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庆历二年(1042)进士,仕至宰相。《东都事略》卷七十九、《宋史》卷三百二十七有传。王安石著有《临川集》一百卷,《全宋诗》第10册据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吉阳何氏抚州覆宋绍兴中桐庐詹大和刊《临川先生文集》为底本收录,卷三十六有《送吴显道五首》《送吴显道南归》《送刘贡甫谪官衡阳》《赠宝觉》《金山寺》《化城阁》《明妃曲》《怀元度四首》《招元度》《示黄吉甫》《送张明甫》《赠张轩民赞善》《望之将行》《招叶致远》《独行》《江口》《戏赠湛源》《与北山道人》《梅花》《即事五首》《春风》《春雪》《花下》《春山》《金陵怀古》《沈坦之将归溧阳值雨留吾庐久之三首》《示蔡天启三首》《烝然来思》《示杨德逢》《道光及安大师》《老人行》《离升州作》《仓颉》等48首;卷三七有《胡笳十八拍十八首》《虞美人》等19首;卷四十据《泊宅编》收录《急足集句》1首。共得集句诗68首。

7.韦骧集句诗3首。韦骧(1031~1105),原名让,字子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皇祐五年(1053)进士,仕至主客郎中。韦骧著有《钱塘集》,有缺佚。《全宋诗》第13册据清丁丙嘉惠堂刊瓶花斋吴氏影写宋乾道本《钱塘韦先生文集》收入,卷五《劝酒》题下小注云:“集句三首。”下2首为《离丹阳》和《惜花》。

8.晁端彦集句诗,已佚。据张剑《晁说之研究》第一章《世系》所载,晁端彦(1035~1095),字美叔,清丰(今属河南)人。嘉祐二年(1057)进士,仕至秘书少监。朱弁《风月堂诗话》卷上载:

晁美叔秋监以集句示刘贡父,贡父曰:“君高明之识,辅以家世文学,乃作此等生活,殊非我所期也。吾尝谓集古人句,譬如蓬荜之士,适有重客,既无自己庖厨,而器皿肴蔌悉假贷于人,收拾饾饤尽心尽力,意欲强学豪奢,而寒酸之气终是不去,若有不速排闼而入,则仓皇败绩矣。非如贵公子供帐不移,水陆之珍咄嗟而办也。”美叔深味其言,归告其子曰:“吾初为戏,不知贡父爱我一至于此也。”

《全宋诗》第13册收晁端彦诗5首,未有集句诗。

9.黄庭坚集句诗5首。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治平四年(1067)进士,仕至起居舍人、秘书丞。《东都事略》卷一百一十六、《宋史》卷四百四十四有传。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诗歌与苏轼齐名,著有《豫章黄先生文集》。黄庭坚的集句诗,见《山谷外集诗注》卷九《寿圣观道士黄至明开小隐轩,太守徐公为题曰“快轩”。庭坚集句咏之》,卷十四《铜官县望五松山(集句)》,《山谷诗外集补》卷二《戏赠张叔甫》《陈吉老县丞同知命弟游青原谒思禅师,予以簿领不得往,二公雨久不归,戏作百家衣一首二十韵招之》《同吉老饮清平戏作集句》,计5首。

10.樊秀才集句诗,已佚。郑獬(1022~1072)《郧溪集》卷二十七《樊秀才下第》云:“平时爱子多集句,此日金刀得剪裁。自谓罗中先得隽,岂知天外已遗才。炉开遂失黄金矿,石划犹藏白玉杯。独倚西风倍惆怅,却忧车马到门来。”据此可知,樊秀才曾有许多集句诗,可惜皆已失传。

11.孔平仲集句诗58首。孔平仲(1046或1047~1103?),字毅父,江西临江军新淦县(今江西峡江县)人。王称《东都事略》卷九十四有传。孔平仲与其兄孔文仲(字经父)、孔武仲(字常父)并称“清江三孔”。其《诗戏》中有集句诗38首,即《方逢原借示方干先生诗以集句诗赠之》(5首)、《寄孙元忠(俱集杜句)》(31首)、《孙元忠寄示种竹诗,戏以二十篇答》与《集〈文选〉句赠别》和《〈文选〉集句寄慎思、交代学士,慎思游岳,老夫守舍,叙述游旧。慎问交承与夫舍舟登陆之策,俱在此矣》。

12.刘安世集句诗2首。刘安世(1048~1125),字器之,号读易老人,学者称元城先生,大名(今属河北)人。举进士,仕至中书舍人、枢密都承旨。刘安世著有《文集》二十卷,已佚。《东都事略》卷九十四、《宋史》卷三百四十五有传。《永乐大典》卷一三四五○据《刘元城尽言稿》引《集句留别李子玉守素处士》2首。《全宋诗》第18册收录。

13.王寅集句《胡笳十八拍》,已佚。王寅,字慎中,湓城(今江西九江)人。黄庭坚《山谷集》卷二十六《跋王慎中胡笳集句》云:

湓城王寅慎中,拟半山老人集句《胡笳十八拍》,其会合宛转,道文姫中心事,甚妙。慎中文士,孝友清修,年三十八,未尝知女色。荤膻不入口,一粥一饭,三十年奉身如山中头陀,初无玷缺。山中人初不接世事,故其行易持。观慎中诗语,所道闺闼中意,不应是铁人石心,然能自护持如此,所以为难。

14.王吉甫集句诗1首。王吉甫,字邦宪,同州(今陕西大荔)人,生活于神宗、哲宗、徽宗时期,明经及第,仕至开封府少尹,知同州、邢州、汉州,卒年70岁。《宋史》卷三百三十有传。周紫芝《竹坡诗话》载:

维扬之扰,衣冠皆南渡。王邦宪客宛陵,与其乡人相遇,作集句云:“杨子江头杨柳春,衣冠南渡多崩奔。柳条弄色不忍见,东西南北更堪论。谁谓他乡各异县,岂知流落复相见。青春作伴好还乡,为问淮南米贵贱。”其叙事有情致,为可喜,近时集句所未有也。

此诗在《全宋诗》第18册中题作《客宛陵遇乡人作集句》。

15.李复集句诗2首。李复(1052~?),字履中,号潏水先生,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元丰二年(1079)进士,仕至直秘阁、熙河转运使。李复著有《潏水集》,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十六卷,其中诗八卷。《全宋诗》第19册据以收录,卷六有《答安阳叔两绝(集唐人句)》。

16.晁补之集句诗2首。晁补之(1053~1110),字无咎,号归来子,巨野(今属山东)人。元丰二年(1079)进士,仕至吏部郎中,多次出知地方州府。《东都事略》卷一百一十六、《宋史》卷四百四十四有传。晁补之是“苏门四学士”之一,著有《鸡肋集》七十卷,今存。《全宋诗》第19册据明崇祯诗瘦阁仿宋刊本为底本收录,卷六有《缀古诗语送无弟赴举》,卷二十有《缀古诗怀家》。

17.刘跂集句诗10首。刘跂,字斯立,时称学易先生,东光(今属河北)人。元丰二年(1079)进士,仕至朝奉郎。刘跂著有《学易集》,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八卷,《全宋诗》第18册收录,卷一《集句寄师川》、卷四《翻书见舍弟去年自寿归郓道中诗,怅然怀想。久不作诗,因集句为答,用渭城体,可歌也》(6首)和《恩赦放还集句先寄乡中弟侄三首》,均为集句诗。

18.蔡肇集句诗2首。蔡肇(?~1119),字天启,润州丹阳(今属江苏)人。元丰二年(1079)进士,仕至中书舍人。《东都事略》卷一百十六、《宋史》卷四百四十四有传。《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二十五引《东皋杂录》云:

荆公在钟山兴国寺,见一尼入寺,使蔡天启集句嘲之云:“不住薰炉换好香,为他人作嫁衣裳。因过竹院逢僧话,始觉空门气味长。”又集句咏百行池鱼云:“门前流水清粼粼,赤鲤腾出如有神。君欲钓鱼须远去,慎勿近前丞相嗔。”

按:《全宋诗》第20册“蔡肇”两卷诗中,无此2首,应补入。

19.段询集句诗,已佚。段询(?~1085),字慎从,生卒年不详。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百三十一载:“(元丰五年十二月戊申诏):前察访荆湖路常平等事司勾当公事段询,减磨勘三年,赏根括水陆田四千一百余顷也。”据此可知,段询曾为察访荆湖路常平等事司勾当公事。贺铸《庆湖遗老诗集》卷五《和白云庄二首》诗注云:

乙丑(1085)正月晦日与余乡段询慎从、李成父、寇元弼步出彭城之上洪门,泛舟访张谋父于白云庄。晚归皆被酒,段集古人句成二首示同游,余因走笔和之以送谋父。后旬余,慎从感疾物故,张复出是诗,使人泣叹弥日。

按:段询,《全宋诗》未收其人。

20.曹希蕴集句诗1首。曹希蕴,宁晋(今属河北)人,后易名道冲,字冲之,人称曹仙姑。曾以诗游东京,著有《曹希蕴歌诗》二卷,已佚。杨彦龄《杨公笔录》载:“女郎曾[曹]希蕴作诗立成,一日游乾明寺,见诸尼作绣工。尼乞诗,乃应声为集句:‘睡起杨花满绣床,为他人作嫁衣裳。因过竹院逢僧话,始觉空门气味长。’”祝穆《古今事文类聚》后集卷十一亦引此条,惟称作者为“曹蕴”。《全宋诗》第7册据《杨公笔录》收录,题作《赠乾明寺绣尼集句》。

21.孙实集句诗1首。孙实字若虚,生卒年不详,苏州人。元祐三年(1088)进士,政和三年(1113)知台州。《中吴纪闻》卷四“孙若虚滑稽”条载:

孙实字若虚,早年英声藉甚,性好滑稽……又作《书》、《语》集句讥一老生云:“孜孜为善鸡鸣起,先王之道斯为美。四十五十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时乐圃先生为教授,知之,命其父训敕。孙由此发愤,游太学,不数岁,登第而归。尝入朝为寺丞,后守台州卒。

《全宋诗》第20册收入此诗,题作《书语摘句诗讥一老生》。

22.无名氏集句诗1首。《后山诗话》载:

杭之举子中老榜第,其子以绯裹之,客贺之曰:“应是穷通自有时,人生七十古来稀。如今始觉为儒贵,不著荷衣便著绯。”

23.无名氏集句诗1首。《后山诗话》载:

寿之医者,老娶少妇,或嘲之曰:“偎他门户傍他墙,年去年来来去忙。采得百花成蜜后,为他人作嫁衣裳。”真可笑也。

24.葛次仲《集句诗》三卷,已佚,今存集句诗11首。葛次仲(1063~1121),字亚卿,江阴(今属江苏)人,其生平、事迹见葛胜仲《丹阳集》卷十五《太中大夫大司成葛公行状》。《宋史·艺文志》卷二百八、《文献通考》卷二百四十五皆言其有“《集句诗》三卷”。《全宋诗》第22册仅收其诗4首,即《中秋月集句》(2首)、《昆山慧聚寺集句》、《诗一首》,全为集句诗。陈新等人的《全宋诗订补》据《永乐大典》卷八二二所收叶大庆《考古质疑》的佚文补出《惜花》《九日》《还人诗句》《穷巷》《幽居客至》《三月晦日》《故人春游》7首集句诗和9联集句佚联(其中1首绝句和1联佚句已收入《全宋诗》)。此外,金人王寂《辽东行部志》载其9联集句佚联。

25.洪刍集句诗1首。洪刍(1066~?),字驹父,南昌(今属江西)人,与兄朋,弟炎、羽并称“四洪”。洪刍著有《老圃集》一卷,已佚,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中辑为二卷。《全宋诗》第22册据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收录,卷一有《戏用荆公体呈黄张二君》。

26.赵鼎臣集句诗2首。赵鼎臣,字承之,自号苇溪翁,韦城(今河南滑县)人。元祐六年(1091)进士,仕至太府卿。赵鼎臣著有《竹隐畸士集》四十卷,已佚,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中辑为二十卷。《全宋诗》第22册据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收录,卷一有《喜晴》和《“昔我往矣”,思君子也。高阳之从事过瀛之野,作〈河广诗〉而匿其名,使者唐侯独见而知之,故赋是诗》,都是集毛诗。

27.林震《集句诗》七卷,已佚,今存集句诗4首。林震(?~1121),字时旉,号介翁,莆田(今属福建)人,崇宁二年(1103)进士及第。宋李俊甫《莆阳比事》卷三载:“林震《集句诗》七卷。”但《宋史·艺文七》卷二百八作“林震《集句》二卷”,疑有误,或者是分卷不同所致。《全宋诗》第24册仅收诗1首《舟入江阴集句》和《山光寺晚春集句》的一联佚句。《全宋诗订补》据《永乐大典》卷八二二所收叶大庆《考古质疑》的佚文补出《三月晦日》《元日朝回》《集英春宴罢赴太常寺点宿》等3首和24联佚句。

28.吴致尧《调笑集句》一组。吴致尧,字圣任,后改为恪文,生活于两宋之际,具体生卒年份不详。宋无名氏《京口耆旧传》卷五载:

吴致尧,字圣任,延陵人,延陵故地今隶丹阳。宣和间为安化令,以事忤当路上,叹曰:“论兵于刑,作史于腐。”病茂陵而草《东封》,弃湘湄而著《贞符》,以穷故通,以晦故明,论次所为文名《归愚集》。圣任长于集古人句,作《集句调笑》甚工,宣和间尝经御览。

《福建通志》卷五十一则云:“吴致尧,字恪文,顺昌人。政和二年(1112)进士,除安化令,以忤当路去官。因屏居衡麓,自次其文号《归愚集》。工诗,尤喜集句。”其《调笑集句》见《乐府雅词》卷首,然该书未署作者名。《调笑集句》共有《巫山》《桃源》《洛浦》《明妃》《班女》《文君》《吴娘》《琵琶》8个题目,每题下有集句诗一首、集句词一首,再加上序言、结尾“放队”各有集句诗一首,共有集句诗10首、集句词8首。《全宋诗》第27册仅收其诗2首,可据《调笑集句》补入集句诗10首。

29.李齐《集杜句》一编(即《胡笳十八拍》)、集《大观升平词》若干首,已佚。李元白名齐,宁化人,具体生活时间不详。《玉海》卷一百一十“宋朝琴谱”条云:“《胡笳十八拍》四卷,汉蔡琰撰。琰幽愤,成此曲入琴。中唐刘商,皇朝王安石、李元白各以集句效琰体,共四家。”陈鸣鹤《东越文苑》卷四云:

(李元白)雅不喜应举言,而肆力于诗,宗之杜甫。初王安石作集句体,元白效之,以《集杜句》为一编行于世,又集《大观升平词》进之天子,天子以为奇,授元白初品官,元白遂归故庐,终身不仕。

两相对照,可知其“《集杜句》”即是《胡笳十八拍》,因为有“十八拍”,即18首之多,所以单独成为“一编”。明代凌迪知《万姓统谱》卷七十二载:

(宋)李元白,名齐,以字行,宁化人。博览强记,不能俯就举子业,乃大肆力于诗,出入《少陵集》中,几逼真,记纂杜诗为《押韵》,又集其句为一编,皆行于世。尝集《大观升平词》若干首以进,得初品官即归故庐,笑傲泉石而终老焉。

按:宋罗浚《宝庆四明志》卷十“嘉定十年吴潜榜”记载另有一个“李元白”,奉化人,与其子李以称同榜进士及第。再据元袁桷《延祐四明志》卷四,知其仕至国子博士。两相对照,可知“得初品官即归故庐”、写集句诗的“李齐”,与仕至国子博士的“李元白”并非一人。从李齐“尝集《大观升平词》”的事迹看,“大观”疑指徽宗年号,共四年(1107~1110),正是北宋末年歌舞升平的时代。如此说不谬,则李齐当生活在徽宗朝前后。《全宋诗》未收其人,姑列于此以备考。

根据以上的数据统计,北宋及其以前写作集句诗的诗人至少有29人,今存集句诗共有203首。

注释:(元)陈绎曾:《诗谱》,丁福保《历代诗话续编》本,中华书局,1983,第623页。###(晋)张湛注、杨伯峻集释《列子集释》,中华书局,1979,第143页。###(明)冯惟讷:《古诗纪》,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379册,第623页。###(宋)蔡絛:《明钞本西清诗话》,张伯伟:《稀见本宋人诗话四种》,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第223页。###(宋)蔡絛:《明钞本西清诗话》,张伯伟:《稀见本宋人诗话四种》,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第184~185页。###(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第240页。###(宋)陈师道:《后山诗话》,何文焕《历代诗话》本,中华书局,1981,第306页。###张剑:《晁说之研究》,学苑出版社,2005,第32~33页。###(宋)朱弁:《风月堂诗话》,中华书局,1988,第102页。###(宋)黄庭坚著,任渊、史容、史季温注,刘尚荣校点《黄庭坚诗集注》,中华书局,2003。###(宋)郑獬:《郧溪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097册,第363页。###张剑:《警惕古籍伪校点》,2003年2月20日《光明日报》。###(宋)孔文仲等:《清江三孔集》,齐鲁书社,2002,第463~488页。###(明)谢缙等:《永乐大典》第八册,中华书局,1986,第5758页。###(宋)黄庭坚著、刘琳等校点《黄庭坚全集》,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第668~669页。###(宋)周紫芝:《竹坡诗话》,《丛书集成初编》2588册,商务印书馆,1936,第2~3页。######(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第185页。###(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中华书局,1990,第7981页。###(宋)贺铸著,王梦隐、张家顺校注《庆湖遗老诗集》,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第231页。###(宋)杨彦龄:《杨公笔录》,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863册,第204页。###(宋)龚明之:《中吴纪闻》,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589册,第328页。###(宋)陈师道:《后山诗话》,何文焕《历代诗话》本,中华书局,1981,第306页。###(宋)陈师道:《后山诗话》,何文焕《历代诗话》本,中华书局,1981,第306页。###陈新、张安如、叶石健、吴宗海:《全宋诗订补》,大象出版社,2005,第309~310页。###(金)王寂著、张博泉注释《辽东行部志注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第62页。###韦海英:《洪刍行年考》,《江西诗派诸家考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第61页。###张明华:《北宋集句诗人林震考》,《徽宗朝诗歌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第328~329页。###(宋)李俊甫:《莆阳比事》,《宛委别藏》第120册,江苏古籍出版社,1988,卷三第18页。###陈新、张安如、叶石健、吴宗海:《全宋诗订补》,大象出版社,2005,第327~329页。###张明华:《〈调笑集句〉作者考》,《文学遗产》2007年第5期,第88页。###(宋)无名氏:《京口耆旧传》,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451册,第174~175页。###(清)谢道承等:《福建通志》,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529册,第740页。###(宋)王应麟:《玉海》,江苏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联合出版,1987,第2015页。###(明)陈鸣鹤:《东越文苑》,《续修四库全书》第547册,第457页。###(明)凌迪知:《万姓统谱》,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957册,第77页。###(宋)罗浚:《宝庆四明志》,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487册,第162页。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