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生》原文与鉴赏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 刘培芝 【本书体例】

【原文】:

葛生蒙楚,蔹蔓于野(1)。予美亡此,谁与独处(2)!

葛生蒙棘,蔹蔓于域(3)。予美亡此,谁与独息!

角枕粲兮,锦衾烂兮(4)。予美亡此,谁与独旦!

夏之日,冬之夜。百岁之后,归于其居!

冬之夜,夏之日,百岁之后,归于其室!

【鉴赏】:

悼亡诗在中国诗歌史上并不罕见,自晋代诗人潘岳写了《悼亡诗》三首,悼亡诗似成为悼念亡妻的特指。这首诗却是出自妇女之口悼念亡夫之作,并且是一篇最古老的悼亡诗,有如凤毛麟角,非常珍奇。

《葛生》一篇,诗人采用人物独白的形式,以情真意挚的抒情语句,表现了新寡之妇对亡夫深切的怀念,以及对爱情的坚贞如一。

《诗序》认为此诗是为刺晋献公而作,云:“《葛生》,刺晋献公也,好攻战,则国人多丧矣。”晋献公的确是一位好攻伐的人,《左传》载他曾先后多次攻灭过不少弱小国家。连绵不断的战争,使不少闺中人变成寡妇,给人民造成了无穷的苦难。

全诗共五章。前一、二章运用比兴手法,引起下文哀叹丈夫战死之后寡居的凄凉。“葛”、“蔹”都是蔓生植物。作品以葛攀附于荆枝,蔹草在地上蔓延,暗喻了夫妻互相依存的关系,以及丈夫生前夫妻之间的恩爱。后两句则转入直接抒情,哀叹丈夫阵亡后自己的孤独寂寞。两章后两句反复咏叹,造成更加哀婉的气氛。

第三章以对角枕、锦衾的描写,引起新妇巨大的悲痛,使她对亡夫的思念之情发展到了高潮。角枕之“粲”、锦衾之“烂”,正说明这对夫妻成婚不久。新婚伊始,丈夫即被征入伍,旋即战死,这怎能不使新妇悲痛欲绝,睹物生情,不由得再次发出“予美亡此,谁与独旦”的沉痛哀叹,大悲大痛的情感渲泄无遗,正所谓一唱而三叹,悲切哀婉至极,催人泪下。

四、五两章,由“夏之日,冬之夜”,变换成为“冬之夜,夏之日”,这种变换极为奇妙,突出了新寡之妇感慨寡居生活的艰难漫长,度日艰辛,渲染了新寡之妇极度的悲思苦恨。这种句式的转换,更增添了时间漫漫的形象感,悠悠夏日心发慌,漫漫长夜愁绪长,曲调低回,令人凄怆不已,夫妻深情,跃然纸上。因此,后两句便很自然地发出了死后一定同丈夫同坟共穴的庄严宣誓。“百岁之后,归于其居”,“百岁之后,归于其室”,表现出新寡之妇对爱情的坚贞专一。情真意切,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总之,《葛生》一以起兴入笔,采用重章复句的形式,反复咏叹,使读者透过女主人公哀伤悱恻的泣诉,强烈感受到战争所强加给人民的苦难的深重。在中国诗歌史上,这首悼亡诗确实不失为一篇难得的佳作。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