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乃超:眼睛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 孙晨

可爱的眼睛

常常想念的眼睛

淡墨扫过的晚上

月亮隐在疏林之颠

爱人哟这是窥人的眼睛

这是你含情带恨的眼睛

可爱的眼睛

常常想念的眼睛

微光一抹的中空

有耶无耶几点疏星

爱人哟这是窥人的眼睛

这是你含愁带泪的眼睛

冯乃超

冯乃超的诗歌主张和穆木天“大致略同”。他的诗歌同样深受法国象征派诗的影响,同样追求过所谓“纯粹诗歌”。特别是在创造“情绪的、内容的、理想的和自我的”诗歌方面,他与穆木天、王独清、郭沫若等有着共同的特色。

《眼睛》这首诗也是“感觉的”、“情绪化”的诗篇。诗人巧妙地选取了最能表现爱人的心灵、思想、情态的眼睛作为题材,这本身就具有十分浓郁的诗意。眼睛是心灵的窗口,鲁迅在描绘人物时主张“画眼睛”。确实,明眸善睐,两泓秋水,该给人多少情思,引起人多少丰富的联想。人深深地爱着、想念着爱人那一双脉脉含情的眼睛。但诗中并没有对爱人的眼睛作过多的客观描绘,尽管它是十分可爱的。这首诗借眼睛写出的是一种思念之情,表观的是诗人强烈的主观情绪。在这种思念的主观情绪的支配下,他感觉到爱人的存在,感觉到爱人的时时注视着的目光。因此,当诗人在清幽的夜晚,在孤寂的氛围中,面对疏林之颠的月亮,面对微光一抹的中空上的几点疏星,这种思念的主观情绪就自然而然地将它们幻化为爱人的眼睛。也正是由于这种主观情绪,又从月光中、星光中看出了爱人含情带恨、含愁带泪的眼神。在这里月亮与疏星,月光与星光不仅仅是爱人眼睛、眼神的象征。两者完全融为一体,以至达到真假莫辨的程度。而诗人的情怀,诗人激荡的感情,也就弥漫在整个夜空之中,与天地合为一体了。这大约就是穆木天所说的“由朦胧转入清楚,由清楚又转入朦胧。”

这首诗的形式颇为整齐。上下两节的句式与音节完全相同。其中第一节写月亮初升的情景,第二节写月升中天的情景。时间的变化带来景色的变化。景色的变化又引起感情的变化。从“含情带恨”到“含愁带泪”,是一个感情变化的完整过程,“含情带恨”写出了思念之痛;“含愁带泪”写出了思念之苦。这个变化过程中蕴含着爱人内心情感起伏的波涛。而这一切又通过诗人的感觉写出,于是又形成诗人情感变化的曲线。细细品味,我们是可以领略到诗中的委婉、含蓄之美的。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