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厄莱迪亚:珊瑚礁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 王海龙

海底下的太阳光象是神秘的朝晖,

把深水珊瑚之林照耀得光明灿烂,

林子的暖滩深处混同着生机一片,

既是开花的动物,又是生动的花枝。

长发垂垂的海藻,青苔,海胆,菟葵莃,

这一切都受到了碘或海盐的泫染,

把那苍白的海蚕剥蚀斑斓的表面,

涂下暗红的纹彩,点缀得光怪陆离。

穿过茂密的枝条有一尾大鱼航过,

它那辉煌的鳞甲,使珐琅为之失色,

在透明的阴影里悠悠然往复傍徨;

突然间,它用那火赤的尾鳍一击,

使那澄澈琉璃的一片沉沉的静碧

闪一阵颤巍巍的钿纹、翠彩和金光。

(范希衡译)

(法国)厄莱迪亚

这是一首奇谲怪诞的诗,它的杰出之处在于它出色地描绘了色彩的美,写了迷离变幻而朦胧的海底世界,正是基于此,我们把它作为一个独特的品种引入本书。

这首诗没有多少象征意义,而以写实和描绘为主,它的可爱之处在于色彩的绚烂,对比色的强烈与美丽以及缭人眩目缥渺透明之境。它恰如一场海底世界的立体电影,把我们领入到了一个闻所未闻的世界,使我们目不暇接,美不胜收。

在诗人生活的时代,尚无海底摄象设备,诗人也不曾亲去海下观察,但他驰骋了无尽的想象力,把海底世界写得那么美妙迷人,真不愧为是大手笔。第一个意群写海底的阳光,透过海水折射,海底的阳光似有了神秘的魔力,如朝晖般瑰丽迷人,把深水中的珊瑚群映照得扑朔迷离,生机无限;珊瑚礁林立,珊瑚虫蠕动,境奇,色奇,物奇,诱发人浮想联翩。

继而,诗人着力泼墨渲染色彩,写各种色彩对比感强烈的海底植物,更兼碘和海盐的浸染,其色愈奇丽。这短短四行诗,运用了大量色彩,如“海藻,青苔,海胆,菟葵莃”等植物;碘、海盐等矿物;“苍白的海蚕”“斑斓”的色彩,“暗红色的纹彩”,“光怪陆离”的画面,既写出了一派生机,又推出了喧闹眩目的神奇画面。

忽而,又跃入一奇景,一尾大鱼“航”过,辉煌鳞甲之美已无法细述,只用“使珐琅为之失色”一笔带过,极为经济,又为读者的想象留下广大天地。为了不致过虚,作者捎带一笔写鱼透明的阴影朦胧傍徨的状况,使画面有回旋的余地。

在最后一节,诗人由此收煞,写动态之美,而重点仍在写颜色。为全诗涂上最后浓浓的一笔。“火赤”“静碧”、“翠彩”“金光”用在此节恰似画龙点睛,既强调了效果,又不致过于直、露。把海水的美、珊瑚的美、色彩的美以及诗意的朦胧之美推向了极处。

综观全诗,犹如一幅绚丽迷人的油画,所不同的是它还具有油画没有的动感,力感和神奇的魔力。全诗极写色彩之美,短短十余行诗,直接写颜色的词就有“青”、“苍白”、“暗红”、“火赤”、“静碧”、“翠彩”、“金光”等数语;间接写颜色的更有阳光、各种植物、海水折射的分光效果、“辉煌”“珐琅”、“透明的阴影”、“光怪陆离”……。最具匠心的是诗的首句写阳光与朝晖,而诗的末尾也用“金光”来遥相呼应和映衬,可谓浑然天成,天衣无缝。

尽管这首诗的色彩较艳丽,但由于本身写的是海底世界,给人的感觉仍然只是半透明的朦胧效果,这种明灭闪烁的境界也许恰是诗人追求的真义和艺术效果。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