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的写景和怀古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诗词的写景和怀古

晋代陆机在《文赋》中说:“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写景是我国诗词历史中一个重要的传统。从《国风》的“山有扶苏,隰有荷华”,到《九歌》的“沅有茞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外在的景色和诗人内心的情感往往有一种相互生发的作用。晋代文人张翰,因为秋风起,想起家乡的菰菜莼羹鲈鱼,就辞官回家,由此传为佳话,正说明自然景物也能生发思想感情。

由此可以看出,某些描写自然界的诗词并不一定是自然景色的单纯呈现。厉以宁认为,自然界本身没有社会性、没有感情,但诗人的思想感情却不是抽象的、超社会的东西,因此,对于自然景色的描述,往往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反映。

以唐朝张继的七绝《枫桥夜泊》为例:

七绝·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是一首千古传诵的名诗,在写景的同时,也隐含了作者的感情,因为诗中用了“江枫渔火对愁眠”一句,这七个字把作者的感情包含在里面了。

再以描写春景的诗词来说,各家的写法是不一样的。白居易的七律《钱塘湖春行》之所以是一首好诗,因为写得十分平淡自然。

七律·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又如欧阳修的《踏莎行》:

踏莎行

(宋)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这首词开始是写梅残柳细、草薰风暖之际的郊外春景,但实际上抒发的是行人忆家、闺人忆外的感情,以春水之不断,喻“游子”和“思妇”的离愁别意之无穷,“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才是景物背后诗词描写的真正主题。

厉以宁还指出,苏轼的《蝶恋花》通过描绘一幅生动活泼的春天景象,表达了诗人虽在失意之中,但依然心情开朗、不愿随波逐流的愿望:

蝶恋花

(宋)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还有黄庭坚的《清平乐》,则通过春天的逝去,表达了自己的寂寞哀感:

清平乐

(宋)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贺铸的《青玉案》,在当时是传诵一时的名作。这首词虽然写的是江南春景,却表达了诗人政治上的抱负不得施展、郁郁不得志的心情。贺铸晚年退居苏州,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的“闲愁”的倾诉,来寄托心意:

青玉案

(宋)贺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台花榭,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辛弃疾的《鹧鸪天·代人赋》(陌上柔桑破嫩芽),作于被撤职后闲居农村时,通过描写田园生活来舒缓心情。词题是“代人赋”,其实表达的正是辛弃疾自己的心情:

鹧鸪天·代人赋

(宋)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他的另一首《鹧鸪天·代人赋》(晚日寒鸦一片愁)同样是写农村景色,却饱含了对人间离恨的嗟叹。

鹧鸪天·代人赋

(宋)辛弃疾

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

词中,“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两句,对仗十分工整,而含义却无穷无尽。

至于南宋刘克庄的《卜算子》,则使描述春景的词增添了许多新意:

卜算子

(宋)刘克庄

片片蝶衣轻,点点猩红小。道是天公不惜花,百种千般巧。

朝见树头繁,暮见枝头少。道是天公果惜花,雨洗风吹了。

宋亡不仕的蒋捷和张炎,都写过描写江南春景的词,词中都蕴含了漂泊天涯的愁思:

一剪梅·舟过吴江

(宋)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清平乐

(宋)张炎

采芳人杳,顿觉游情少。客里看春多草草,总被诗愁分了。

去年燕子天涯,今年燕子谁家?三月休听夜雨,如今不是催花。

从厉以宁举出的这些例子不难看出,描写景色的诗词中,常常寄托了诗人的感情,有时候可能隐含了一定的社会政治寓意,但也不一定如此。厉以宁认为,如果读者硬要在每首诗词中找出某种社会政治寓意,往往会走上牵强附会的道路。以下面四首描述夏景的宋词为例,它们各有风味:

浣溪沙

(宋)苏轼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鹊桥仙·己酉山行书所见

(宋)辛弃疾

松冈避暑,茅檐避雨,闲去闲来几度。醉扶怪石看飞泉,又却是前回醒处。

东家娶妇,西家归女,灯火门前笑语。酿成千顷稻花香,夜夜费一天风露。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厉以宁指出,这四首词都是清新、朴素的农村风景画,纯粹是自然和生活场景的描绘,并没有特别明显的政治寓意在其中。苏轼写《浣溪沙》的时候在徐州,辛弃疾写上述三首词的时候正闲居于上饶,这几首词中透露出的闲适自然之情,反映了作者甘心于田园生活的怡然自乐之情。但也正如厉以宁所指出的,对田园生活的眷恋,恰恰是政治上抑郁的寄托,诗词从侧面反映了作者对官场的厌倦。

周邦彦的《苏幕遮》和李清照的《如梦令》也是这样,描写的也是一派夏日景色。周邦彦的抑郁情感和李清照早年闺中生活的怡然,都反映在对夏景的描述之中:

苏幕遮

(宋)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如梦令

(宋)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好一幅夏日荷塘景色,这两首词哪里有什么政治上的寓意呢?

但是,并不是说风景诗不能蕴含政治寓意。艺术表现如何是决定诗词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只要写得自然、不生硬、不造作,也能够成为动人的好作品。反之,作者如果不讲求艺术表现,只是赤裸裸地发表看法,那就是粗糙的作品,难以受到读者的喜爱。

以写秋景为例,唐朝元稹的七绝《菊花》是很有诗味的一首:

七绝·菊花

(唐)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此花开尽更无花”一句,不只是咏景,也有对时事的感慨和嗟叹。

再如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大概写于他被再次罢相、出知江宁府之前,在失意之际,登临金陵,感受到的是“繁华竞逐”“悲恨相续”的兴亡无定之感,以及对“六朝旧事随流水”之历史流逝的惋惜感叹之情。词的下半阕,几乎全是作者的感慨,但字句不离主题,且和渐冷的秋意在情调上两相契合,是一首写景怀古佳作:

桂枝香·金陵怀古

(宋)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掉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厉以宁对王安石这首词钟爱有加,将其视为金陵怀古的佳作,1955年,他写了一首《采桑子·王安石词〈桂枝香》读后》,抒发了读这首词的感慨:

采桑子·王安石词《桂枝香》读后

厉以宁

六朝往事东流去,门外新楼,落照新洲,似练澄江正晚秋。

又闻商女歌遗曲,旧忆新愁,齐上心头,转眼繁华变废丘。

厉以宁认为,除了王安石的这首《桂枝香·金陵怀古》外,宋元写金陵怀古的词中,还有三首可称为优秀之作,分别是周邦彦的《西河·金陵怀古》、萨都剌的《满江红·金陵怀古》和《念奴娇·登石头城》:

西河·金陵怀古

(宋)周邦彦

佳丽地,南朝盛事谁记?山围故国,绕清江,髻鬟对起。怒涛寂寞打孤城,风樯遥度天际。

断崖树,犹倒倚,莫愁艇子曾系?空余旧迹,郁苍苍,雾沉半垒。夜深月过女墙来,伤心东望淮水。

酒旗戏鼓甚处市?想依稀,王谢邻里。燕子不知何世,入寻常巷陌人家,相对如说兴亡,斜阳里。

满江红·金陵怀古

(元)萨都剌

六代豪华,春去也,更无消息。空怅望,山川形胜,已非畴昔。王谢堂前双燕子,乌衣巷口曾相识。听夜深,寂寞打孤城,春潮急。

思往事,愁如织,怀故国,空陈迹。但荒烟衰草,乱鸦斜日。玉树歌残秋露冷,胭脂井坏寒螀泣。到如今,只有蒋山青,秦淮碧。

念奴娇·登石头城

(元)萨都剌

石头城上,望天低吴楚,眼空无物。指点六朝形胜地,惟有青山如壁。蔽日旌旗,连云樯橹,白骨纷如雪。一江南北,消磨多少豪杰。

寂寞避暑离宫,东风辇路,芳草年年发。落日无人松径里,鬼火高低明灭。歌舞尊前,繁华镜里,暗换青青发。伤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

厉以宁认为,上述四首咏金陵的词,化用了刘禹锡的三首七绝和杜牧的一首七绝,词作者将其诗句融入自己的作品中。刘禹锡和杜牧的诗是:

七绝·石头城

(唐)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七绝·乌衣巷

(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七绝·台城

(唐)刘禹锡

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七绝·泊秦淮

(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周邦彦的《西河·金陵怀古》和萨都剌的《满江红·金陵怀古》《念奴娇·登石头城》这四首词,厉以宁认为难分高下,但是他最爱读的还是萨都剌的两首词。1957年,在阅读这两首词之后,厉以宁分别写了《破阵子·萨都剌词〈满江红·金陵怀古〉读后》和《南乡子·萨都剌词〈念奴娇·登石头城〉读后》:

破阵子·萨都剌词《满江红·金陵怀古》读后

厉以宁

细雨频添愁绪,野花不减忧伤。老巷今非当日貌,燕子新巢在画梁,旧情只夕阳。

寂寞江潮打岸,西风又转秋凉。纵使山川多变故,明月依然过女墙,秦淮已淡妆。

南乡子·萨都剌词《念奴娇·登石头城》读后

厉以宁

回首乱纷纷,城下攻防血溅门。南北隔江多少怨,昏昏,白骨成堆空户村。

何处可招魂?谁为无辜撰祭文?鬼火高低明灭处,无痕,只见新楼压旧坟。

十几年之后的1971年,正值“文化大革命”期间,厉以宁在江西鄱阳湖畔下放劳动,在返回北京的途中,路过南京,又想起萨都剌两首关于金陵的怀古诗,遂写了一首七律:

七律·江西归来,途经南京,车中默诵萨都剌词有感

厉以宁

都城空负好山川,六代豪华只偏安。

辇路东风无远志,樽前歌舞失边关。

深宫那见春潮急,玉树从来血泪斑。

吴楚天低应自省,居高能不一身寒?

如此一唱三叹,可见无论是对于萨都剌的咏史词,还是对于古都南京,厉以宁都是有很深厚的感情的。

咏史词中的佳作,再如南宋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此词作于孝宗乾道二年,当时张孝祥因为遭谗言毁谤而落职,从广西经洞庭归湖北,这首词借洞庭湖的月夜景色,抒发了作者高洁忠贞的人格:

念奴娇·过洞庭

(宋)张孝祥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同样于景色之中寄托政治观点的佳作还有辛弃疾的《太常引》:

太常引

(宋)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以上,厉以宁分析了描写自然景色的诗词的优美和思想性。他还指出,某些描述自然景色的诗词之所以有思想性,不仅因为它们受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支配,并成为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寄托;还因为它们本身可以有政治的寓意。从读者的角度看,这些诗词的思想性还在于它对读者有某种影响,使读者或受到鼓舞,或受到感染,或产生共鸣,具体会给读者带来怎样的影响,则往往是和作者本人的思想有很大关系的。

比如,王维长期过着半仕半隐的生活,因此一些山水田园中多有凄清冷落之感。厉以宁认为,王维有一些诗虽然在艺术上很美,但在思想上蒙着一层避世的色彩,容易把读者导向隐逸。但不管怎么说,就描写自然景色而言,它们是成功的。例如下面四首五言诗:

五绝·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五绝·鹿柴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五古·送别

(唐)王维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五律·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厉以宁最喜欢的则是王维的《桃源行》,他把它列为唐宋诗中的最佳作品之一。

七古·桃源行

(唐)王维

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

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不见人。

山口潜行始隈隩,山开旷望旋平陆。

遥看一处攒云树,近入千家散花竹。

樵客初传汉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

居人共住武陵源,还从物外起田园。

月明松下房栊静,日出云中鸡犬喧。

惊闻俗客争来集,竞引还家问都邑。

平明闾巷扫花开,薄暮渔樵乘水入。

初因避地去人间,及至成仙遂不还。

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

不疑灵境难闻见,尘心未尽思乡县。

出洞无论隔山水,辞家终拟长游衍。

自谓经过旧不迷,安知峰壑今来变。

当时只记入山深,青溪几曲到云林。

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厉以宁用大量的实例说明了描写自然景色的诗词的艺术性和思想性,他认为,由于艺术性和现实性不一定能统一,所以欣赏诗词应从诗词本身入手:既然是诗词,艺术性毕竟是第一位的。

总之,诗词中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是诗词形象思维最为明显的一种表现形式,它常常结合着政治抱负、游宦生活、游子踪迹和乡土之思。即使景物背后的寓意并不明确,这也无损于对诗词的欣赏。何况,景色与感情之间往往是一种或隐或现的共生关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诗人的感情往往自然地显现出来。

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厉以宁也是一个擅长刻画景物的诗人。他最早填写的一首词,便是描绘水乡风光的。

相见欢·仪征新城途中

厉以宁

桨声篙影波纹,石桥墩,蚕豆花开一路水乡春。

长跳板,小河岸,洗衣人,绿裤红衫都道是新婚。

这首词作于1947年,厉以宁刚刚17岁,当时正在南京金陵中学读高中二年级。春假期间,曾回故乡仪征小住。词中所提到的“新城”是仪征的一个镇,距仪征东门约5公里。这首词纯粹是景物描写,没有过多的渲染和烘托,仅仅是把几个简单的物像“桨声”“篙影”“波纹”“石桥墩”“长跳板”“洗衣人”等组合在一起,但一幅秀美清新的水乡风景图立刻跃入眼间。厉以宁的诗词才能,在这首风景词中,已经开始显露了。

再如他写于1948年的《浣溪沙·偕沈家杰、浦大昌游南京清凉山》:

浣溪沙·偕沈家杰、浦大昌游南京清凉山

厉以宁

冬尽春来绿草生,荒丘原貌伴京城,凄凉处处夕阳横。

山下百年苦难多,空中归雁有哀声,朱门谁给卜前程?

这是厉以宁就读金陵中学期间写的一首词。这首词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以初春的萧瑟景象,勾勒出了南京这座古老的城市在风云变幻之际的动荡情形。

类似的例子还可以举出《采桑子·汨罗江畔》(1994年)、《渔歌子·福建泰宁》(1996年)、《浪淘沙》(2000年)三首词。

采桑子·汨罗江畔

厉以宁

农家母女莲塘去,虾活鱼肥,菱角累累,堆满前仓荡桨回。

归途好景知多少,杨柳低垂,细雨霏霏,野鸭成双贴水飞。

渔歌子·福建泰宁

厉以宁

两岸青山雾渐收,春江水碧小篷舟,蕉叶绿,柳丝柔,一生几次画中游?

浪淘沙

浙江诸暨道中。诸暨,西施故里也

厉以宁

天外挂稀星,绿水盈盈,悠悠千载浣纱情,远近山村如往日,拂晓鸡鸣。

溪畔草青青,鱼跃浮萍,骑车少女岸边行,想是夜班归去急,有约长亭。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