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名句: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导读】
这首词写于宋宁宗开禧元年(1205)作者任镇江知府时,是辛弃疾六十五岁时的作品。当时南宋朝廷中韩侂胄掌权,有人劝他北伐建功以巩固其政治地位,于是他起用了辛弃疾等主战派人士。辛弃疾积极支持北伐,但又担心韩侂胄好大喜功,不做好准备而仓促出兵,重蹈南朝宋文帝刘义隆草率北伐失败的覆辙,因此在京口北固亭上写下了这首怀古讽今的词作。
“永遇乐”为词牌名,始创于枊永。
【原词】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①。舞榭歌台②,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③,人道寄奴曾住④。想当年⑤,金戈铁马⑥,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⑦。四十三年⑧,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⑨。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⑩!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1?
【注释】
①“英雄”句:无处寻找英雄孙仲谋(那样的人物)。仲谋:孙权的字。他曾在京口建立吴都,并曾打败来自北方的曹操的军队。②舞榭(xiè)歌台:歌舞的台榭。榭:台上的房子。③寻常巷陌:普通的街道。巷、陌:这里都是指街道。④寄奴: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小名。刘裕的祖先由北方移居京口。⑤当年:指刘裕为了收复中原大举北伐的时候。⑥金戈铁马:这里指代精锐的部队。金戈:用金属制成的长枪。⑦“元嘉”三句:宋文帝刘义隆(刘裕的儿子)在元嘉二十七年(450),草率出师北伐,想要建立像古人封狼居胥山那样的功绩,结果落得北望敌军而仓皇失措(宋文帝诗中有“北顾涕交流”语)。封狼居胥:汉朝霍去病追击匈奴至狼居胥山(在现在内蒙古自治区西北部),封山(筑土为坛以祭天,纪念胜利)而还。宋文帝听王玄谟谈北伐,玄谟陈说北伐的策略。文帝说:“闻玄谟陈说,使人有封狼居胥意。”后来北伐失败。作者借此事咏叹当时南宋近事,指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张浚北伐在符离(现安徽宿县符离集)兵败之事。⑧四十三年:作者于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1162)从北方抗金南归,至写这首词时(l205)已有四十三年。⑨烽火扬州路:指整个扬州路都有金兵劫掠。路:宋代行政区域名,相当于现代的“省”。⑩“佛狸”二句:(瓜步山上的)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的叫声和社日的鼓声。佛狸:后魏太武帝拓跋焘的小名。他击败宋文帝的军队,率军追到瓜步山(今江苏六合东南面),在山上建立行宫,即后来的佛狸祠。神鸦:这里指在庙里吃祭品的乌鸦。社鼓:社日(古时祭祀土神的日子)祭神所鸣奏的鼓乐。○1“凭谁问”句:(现在)靠谁来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这是作者以廉颇自况,抒发感慨,意思说虽然老了,还不忘为国效力,收复中原,可是朝廷一味屈膝投敌,早没有起用他的意思了。《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廉颇免职后,居住在魏国。赵王想再用他,派人去看他的情况,“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令毁之。赵使者既见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通‘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使还报王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屎)矣。’赵王以为老,遂不召。”
【译诗】
千古以来的大好江山依然如旧,
却难以寻觅英雄孙仲谋的去处。
往昔繁盛的歌舞和英雄的业绩,
早已经被雨打风吹得踪迹全无。
西下的残阳斜照着荒草和古树,
人们说刘裕曾在这街巷里居住。
当年他带军时金戈铁马的军威,
长驱万里杀敌真如下山的猛虎!
元嘉年草率出兵为封山的抱负,
结果只落得大败而逃仓皇北顾。
南归四十三年向北眺望中原时,
依然还记得硝烟弥漫的扬州路。
怎忍心回看被侵占的佛狸祠下,
竟是神鸦飞社鼓敲的升平景图!
还指望着谁来问一问廉颇将军:
你是否还饭量不减、勇猛依旧?
【赏析】
这首词题目为“怀古”,实则是借古讽今。写登临所见,又处处关合古人古事。词中不仅抒情,而且言志,不仅言志,而且直陈时事,发表政治见解,处处紧扣住“怀古”二字。
词的上片追怀与京口有关的历史人物。词的开头“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三句,写的是三国时期的英雄人物孙权。这里表面上是追怀历史人物,实际上是暗寓南宋统治集团中连雄踞江左的孙权这样的人物也无处寻觅了。接着词中又进一步写了与京口有关的历史人物刘裕,“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三句突出了刘裕的英雄气概。下片是借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发表对时事和重大国策的看法。开头“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作者在这里用宋文帝的历史教训告诫南宋统治者,仓促上阵必然导致不可设想的后果。接着作者回忆自己南归时的情景,“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三句隐含着无比沉痛的感情。接下去“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几句,词人借历史影射现实,对金人南侵、国家的耻辱渐渐被人们淡忘的现实表示深深的忧虑。结尾借用廉颇的典故,表明自己虽然年老却壮志犹在,报国的雄心未灭。
全词运用反衬、对比的手法,将叙事、写景、议论、抒情融为一体。先追怀历史英雄人物,赞扬孙权、刘裕叱咤风云的英雄气概,反衬南宋统治者的软弱无能和苟且偷安,又对比韩侂胄等当权者的草率失误和自己壮志未酬的悲愤。同时又恰当使用大量典故,大大扩充了诗歌的容量。结构严密集中,笔墨大开大阖,做到了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统一,不愧为一首千古传诵的名作。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