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开篇第一首诗就是张九龄的《感遇》。《感遇・一》和《感遇・二》可以说是姊妹篇。《感遇・一》道出了生命本来特性的美好。《感遇・二》则给人一种安于天命,修德为善的精神追求。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古文诗词,用语皆有根有据,通过用词也可以看出作者的文化内涵和文学修养。前四句写丹橘冬天不凋谢,仍然有绿色,写出了丹橘忍冬耐寒的本性。暗喻作者自己也能够忍受被贬谪的境遇,而不改变自己的节操品性。“江南丹橘”来自《楚辞》中的典故: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王逸注:橘受天命生于南国。古人认为任何事物都是天的安排之中,就连橘生于南国都是受天命而行的,可见“天人合一”的理念已经深入古人的骨髓中了。“经冬绿”引自李尤的《七叹》:梁土清尘,卢橘是生。白华绿叶,扶疏冬荣。写的是卢橘白色的果实,绿色的枝叶,到了冬天依然葱茏茂盛。“地气暖”则引自《周礼.冬官》:橘逾淮而北为枳,此地气然也。曹植《橘赋》:背江洲之暖气。诗词中也讲述了一些地理知识。“岁寒”引自《论语》: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李元操《咏橘》诗:能守岁寒心。天气寒冷了,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也是暗喻人在危难的时候才能显示出自己的节操,所谓“能守岁寒心”也。五、六句表面上希望把丹橘献给 “嘉客”,实际上是在表白自己的忠君之心,奈何阻难深重,无法献给尊贵的客人,为国尽忠。真乃济世之良臣也。“嘉客”引自《诗经》:所谓伊人,于焉嘉客。刘桢诗:滔藻生其涯,华叶纷扰溺。采之荐宗庙,可以羞嘉客。暗指皇帝。张九龄是大臣,同时也是一位心胸豁达,通晓命运之理的人。七、八句明显的表达出作者的达观心态。“运命”引自李康论:夫治乱,运也;穷达,命也。对于“运”和“命”,古人有清晰的认识。所在国家的太平和混乱,被称为是“运”,而自身的贫穷和富贵,被称为“命”。“运”是外界因素,“命”是自身因素。“循环”引自《史记.高祖纪.赞》:三王之道若循环,终而复始。谢灵运诗:四时循环转,寒暑自相承。即表明国家的稳定与动荡是天理循环运动下产生的。四季的更替也是天理循环的结果。这两句表明作者对于家国运命都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人对于命运的安排只能“遇”,而不能“寻”。随遇而安,无求而得。能够保持这种心态,虽处逆境,也不会丧失志气。最后两句则是“言志”之语。引自《吴都赋》:椰叶无阴。《韩诗外传》:春树桃李,夏得阴其下,秋得食其实。“树桃李”多用来比喻教书育人。如现实中的栽种桃李树,夏天可以在树荫下乘凉,秋天可以吃它的果实。
开元前期,身兼执宰大臣和诗人双重身份的张说、张九龄都在当时奖拔众多优秀诗人,使得唐诗的变革和发展得到有力的延续和推進。张九龄为张说所奖掖和拔擢,张说去世后,他又于开元二十二年辅佐玄宗为宰相。作为开元盛世的最后一个名相,他深为时人所敬仰,王维、杜甫都作有颂美他的诗篇。他曾辟孟浩然为荆州府幕僚,提拔王维为右拾遗;杜甫早年也曾想把作品呈献给他,未能如愿,晚年追忆,犹觉得可惜(见《八哀诗》)。可以说,他是张说之后又一个既有权位又受人钦慕的文坛宗匠。《感遇.二》既表明自己忠君爱国,不丧志,守节操的品性,也表达了自己愿意修德济世,奖拔后進人才的心境,立意深厚。
读诗不可不知作者的经历、德行,结合作者自身的情况,就更能了解诗文的内涵。仅仅两首诗,就让我们看到一位在穷达進退中依然保持高洁操守的贤臣名相,人们都说生在唐朝是最幸福的,有这样豁达大度的宰相,人们怎么会不幸福呢。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