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范仲淹·江上渔者》注释与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范仲淹·江上渔者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注释】

①渔者:渔民。

赏析

范仲淹(公元989年—公元1052年),字希文,苏州吴县(今属江苏吴县)人,祖籍邠州(今陕西省彬县),世称“范文正公”。唐宰相范履冰之后。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范仲淹两岁丧父,家境贫寒。真宗大中祥符四年(公元1011年),入睢阳应天府书院就读。大中祥符七年(公元1014年),真宗率百官到亳州拜太清宫(时晏殊即在其列)。经南京(今河南商丘),人悉趋之,唯范仲淹说:将来再见未迟。次年即中进士。先后任广德(今安徽广德县)军的司理参军,集庆(今安徽亳州)军节度推官。天禧五年(公元1021年),历任泰州海陵(今江苏省东台县附近)盐仓监官及兴化县令(今江苏省兴化市)。因筑海堰有功,于天圣初年回京授大理寺丞。仁宗天圣四年(公元1026年),母亡服丧,居南京。与南京留守晏殊交往甚密,受邀入睢阳书院讲学。天圣六年(公元1028年),服丧期满。经晏殊举荐,荣升秘阁校理。明道二年(公元1033年),因刚直急谏,被贬睦州(今浙江建德市梅城镇)知州。几年后,调任苏州,因治水有功,调回京师,获天章阁待制,授开封知府。景祐三年(公元1036年),因不满宰相吕夷简滥用私权,贬为饶州知州。后再调润州(今江苏镇江一带)和越州(今浙江绍兴一带)知州。宝元元年(公元1038年)起,党项首领元昊,自立西夏国,范仲淹被起为副帅,与夏竦、韩琦赴前线平乱。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战事平息,范仲淹因戍边有功,被调回京任枢密副使,后在四谏官(欧阳修、余靖、王素和蔡襄)的举荐下再升副宰相。呈新政纲领《答手诏条陈十事》,主张全面改革。庆历新政一年后夭折,出为那州(今陕西彬县)知州、邓州(今河南邓州)知州。皇祐元年(公元1049年),再调杭州。皇祐三年(公元1051年),再移任青州。第二年(公元1052年)调往颍州途中病逝,享年六十四岁。谥文正,封楚国公、魏国公。范仲淹一生为政清廉,体恤民情,刚直不阿,力主改革,功绩卓著。屡遭奸佞诬谤,数度被贬。

这是一首悯民,诗人从鲈鱼的鲜美生发开去,描写渔民划着小船,不顾生命危险,出没于峰谷浪尖。似是平淡,却使人强烈地感受到渔者为了谋生,命薄如叶,从而引起读者对渔者的深切同情。诗人能从平淡之中看出问题所在,那是因为他有一颗悲天悯人的心。范仲淹多次被贬,长期在基层生活,深知普通百姓生活的艰难。他爱民如子,常常接济百姓,以致他临终时积蓄已尽,贫病交加,一家人仅借官屋暂栖,略避风雨。后来死讯传开,朝野轰动。万众举哀,连日斋戒。凡是他从政过的地方,老百姓纷纷为他建立祠堂,如丧考妣。北宋皇帝闻讯后也难过万分,追加范公为兵部尚书,并亲书褒贤之碑。历史是公正的,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更是高度概括了他的一生,脍炙人口,流传千古。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