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谢枋得·蚕妇吟》注释与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谢枋得·蚕妇吟

子规啼彻四更时,起视蚕稠怕叶稀。

不信楼头杨柳月,玉人歌舞未曾归。

【注释】

①子规:杜鹃鸟。

②四更:凌晨两三点钟。

赏析

谢枋得(公元1226年—公元1289年),江西信州弋阳人(今上饶弋阳县)。字君直,号叠山,别号依斋。南宋末期著名的文学家和爱国人。宋理宗宝祐四年(公元1256年),与文天祥同科考取进士,但因针砭时弊,得罪重臣,未仕返家。两年后,蒙古军大举攻宋,他被任为礼兵部架阁,负责招募民兵,筹集军饷,保卫饶、信、抚三州。景定五年(公元1264年),他在建康当考官时,因得罪丞相贾似道,再次被贬兴国军(今湖北阳新县),凡三年。

此后隐居弋阳,闭门讲学。宋度宗咸淳七年(公元1271年),蒙古改国号为元。咸淳十年(公元1275年),元兵大举攻宋。他先后任江东提刑、江西招渝使等职,防守信州。次年,亲自率兵与元军血战,终因孤军无援而败。同年,元军占领南宋首都临安,端宗即位,谢枋得被任江东制置使,招集义兵,进行抗元。后由于元军的追捕,他被迫隐姓埋名,弃家逃亡福建。元朝屡召出仕,坚辞不应。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公元1288年)冬天,被掳北上大都。宁死不屈,绝食五天,为国尽节。门人谥文节。谢枋得为文推尊欧、苏,其诗文豪迈奇绝,自成一家。

这是一首悯农诗。诗人描写了养蚕妇女辛勤的劳动,诗中说:当杜鹃声持续到四更天的时候,养蚕的妇女已经起床,照看春蚕了。因为蚕太多,她担心桑叶不够吃。这里诗人采用白描的手法,但字里行间却充满了对养蚕妇女的同情和怜悯。写到这里,诗人笔锋一转,却去描写杨柳丛中那高高的楼阁。也是在这样的四更天,高楼里的歌妓们还在歌舞靡靡,尚未归去。这里诗人用了“不信”二字来强调夜半时分的楼头歌舞,辛辣地鞭挞了达官贵人那灯红酒绿、荒淫无耻的生活。这一艰一奢,对比鲜明,深刻地反映了当时黑暗的社会现状。南宋统治者对外屈膝投降,对内残酷剥削,对己穷奢极欲,醉生梦死。天地人心,这样的政权怎能不灭亡?意甚忧切,令人深思。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