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重阳》译文|注释|大意|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采桑子·重阳》译文|注释|大意|赏析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①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②,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③江天万里霜。

【注释】

这是一首在上海写的反映作者当时心境的词作,毛泽东作。

①黄花:指菊花。

②劲:强劲。

③寥廓:指宇宙的广阔,也指广阔高远。

【大意】

人的一生容易衰老而苍天却不老,重阳节年年都会来到。今天又逢重阳,战场上的菊花是那样的芬芳。

刚劲的秋风年年吹送,这景色不如春天的光景那样明媚。却比春天的光景更为壮美,如宇宙般广阔的江面天空泛着白霜。

【赏析】

韶光易逝,人生短促,唯其易逝、短促,更当努力进取,建功立业,莫让年华付水流。寒来暑往,日出日落,春秋代序,光景常新,“新陈代谢是宇宙间普遍的永远不可抗拒的规律。”“人生”与“天”,有穷与无尽,短暂与长久,变化快与变化慢,同中有异,异中有同,既对立又统一。这是立足于对宇宙、人生的情理并茂的认知和深刻理解的高度,揭示人生精义和永恒真理的词作,闪耀着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光辉,具有极强的审美启示力。

古有重阳登高望远、赏菊吟秋的风气,所谓“黄花宜泛酒,青岳好登高”说的就是重阳节登高。纵观历史,重阳节与菊花的邂逅颇多,每一次邂逅都能摩擦出一段美丽的文字。看不到光明的陶渊明借菊花表明自己的志向——“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不久于人世的李白借菊花慨叹一生的沧桑——“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生逢乱世的杜甫,借菊花寄托自己对饱经战争忧患的黎民百姓的同情和对和平安宁生活的渴望——“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但毛泽东笔下的“黄花”却和他们的不同。毛泽东的“黄花”是和人民革命战争的胜利联系在一起的。这“黄花”既非供隐士高人“吟逸韵”的东篱秋丛,亦非令悲客病夫“感衰怀”的庭院盆景,更不是在战火中徒叹奈何的文人的不能实现的企盼。这是经过硝烟炮火的洗礼,依然在秋风寒霜中绽黄吐芳的漫山遍野的野菊花,平凡质朴却生机蓬勃。

劲烈的西风、肃杀的秋气在此时看来并不哀伤,带给人更多的是振奋。天朗气清,江澄水碧;枫叶流丹,秋菊绽黄;满山彩霞,遍野云锦,一望无际,铺向天边。

【拓展】

唐代刘禹锡曾作《秋词》亦不拘悲秋之一格。全如下: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