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还陕述怀》唐诗简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还陕述怀
李世民
慨然抚长剑,济世岂邀名!
星旌纷电举,日羽肃天行。
遍野屯万骑,临原驻五营。
登山麾武节,背水纵神兵。
在昔戎戈动,今来宇宙平。

【作者简介】

李世民(598―649 ),史称唐太宗,中国历史上的明君。在位期间有“贞观之治”之誉。李世民生当乱世而心怀大志,见隋炀帝昏庸无道、民心涣散,劝父起兵。尔后四、五年间,南征北战,东杀西讨,先后消灭了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刘黑闼,为李渊即位称帝、统一中国,立下了汗马功劳。唐太宗在文治武功上卓有建树,在歌创作上也颇有成就。有记载的诗作数量达97首之多,从其主题与内涵方面,大致可分为四类,分别是:缅怀上古的自勉之心和心系苍生的关怀之情、君臣赠答的真诚之意和知人善任的惜才之心、豪壮苍凉的征防气概、清新可喜的观物情怀。[1]作为诗人,他勤于创作,首创吟源,在唐诗的发展上有筚路蓝缕之功,开创了有唐三百年的风雅之盛。

【赏析】

这首五言短排是唐王朝创建初期,李世民率师平定关东割据势力,回师关中时创作的。首联:“慨然抚长剑,济世岂邀名!”诗人刚刚经历了南征北战,结束了群雄割据、国家四分五裂的局面,如今凯旋班师,不禁手抚腰间的长剑慨然长叹。由于前线将士的英勇作战,使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这一切都是为了“济世安民”,而不是为了争名夺利。

中间三联分别描述行军、驻营、出击三个场面,是全诗核心部分。“星旌纷电举,日羽肃天行”一联写行军场面,“星旌”、“日羽”,渲染队伍浩荡、旌旗簇拥,军情火急、战报不绝;“纷电举”、“肃天行”,表现行动迅猛,纪律严明。短短两句十字,把一支军风严明、行动迅速、声势威严的正义之师的雄姿展现在读者眼前。“遍野屯万骑,临原驻五营”一联写驻扎场面,千军万马,漫山遍野。“登山麾武节,背水纵神兵”一联则写战争场面,“登山、背水”写地形复杂;“麾武节”、“纵神兵”谓指挥灵活。短短三联六句,再现一次规模巨大的军事行动,从列队行军到扎营驻兵、再到临阵战斗,都写得凝炼而又具体形象。

末联以抒发豪情壮志作结:“在昔戎戈动,今来宇宙平。”与首联遥相呼应,语义刚毅果绝。曾经的征战换来今天的安宁,诗人心中无限感慨。

这首诗充满浩然正气。在艺术表现上,议论、叙事、写景、抒情熔为一炉;全诗五联十句,一气呵成,构思精缜、语言凝炼;中间三联六句,对仗工整,音韵铿锵,是一首优秀的五言短排。其遒健的风格与浮靡的六朝遗风大异其趣。

【话外音】

在中国五千年历史上,唐朝是中华国力鼎盛的时期,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等在世界上独领风骚。当时欧洲、中东、日本等地都派人去长安学习,周边国家则以中国为宗主国,万国来朝,重译款塞。唐朝的强盛的与其文化的复兴与建构关系密切,而这一切也得益于唐朝的开国皇帝―唐太宗。从礼贤下士、起兵反隋,到即位后的济世安民、励精图治,唐太宗具有王者的博大胸怀与超越常人的胆识。

纵观上下五千年朝代变迁,许多帝王和臣子,一味追求治国之“术”,而忽视了“修德于天下”,不修德而研术,实在是舍本逐末的下乘境界。而唐太宗李世民,襟怀开阔、坦坦荡荡,无论出征抑或治国,政出令行,堂堂正正,立德于天下,立信于天下,出乎本心本性,任意驰骋,这种大气磅礴的性格特征也自然反应在其诗作中。 正因为唐太宗的真诚谦和、从善如流、豁达胸襟,常怀对天下苍生的悲悯之情,才使唐朝成为上苍所厚爱的朝代,出现了“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的盛世景象。

参考文献

[1]谈唐太宗的诗歌内涵及诗教观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