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岛《寻隐者不遇》原文解读|赏析综述|题解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寻隐者不遇

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题解】

贾岛(779-843),字阆仙,又作浪仙,范阳(今北京市附近)人。唐代诗人。早年为僧,法号无本。以诗投韩愈,得到赏识。与孟郊、张籍等人往还酬唱,名大著。经友人劝导还俗,应进士考,由于出身卑微,不被录取。曾任遂州长江(今四川蓬溪)主簿,有“贾长江”之称。诗以五律为主,多写潦倒困顿、求仕不遇的苦闷,以及暮鼓晨钟、残月斜阳、孤鸿愁猿等凄幽景物。反映生活狭窄,很少触及国家大事和百姓疾苦,缺少深刻的社会内容。但排比工整,多有佳句。锤炼字句,刻苦求奇,具有传奇苦僻的特色。是唐代有名的“苦吟诗人”。曾自称“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有名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诗句,有一段反映他苦吟的故事,传为佳话,“推敲”的典故,即由此来。贾诗以清淡著称于世,与当时艳丽旖旎的诗风比较起来,显得朴素淡雅。有《长江集》。

【解读】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我去寻访一位深居山中的人,在他的门前松树下,见到了一位少年,是隐者的弟子。我上前问道:圣师在家吗?这少年回答说:老师采药去了。〕

“松下”,点明了问询的地点环境。门前有高大挺拔郁郁葱葱的松树,树下是机灵活泼的少年,烘托出了隐者住处环境的清幽。“问”,即来访者的发问,与题中的“寻”字相照应。在“松下”、“童子”这样高雅的氛围中,我们可以想见来访者对隐者的敬慕心情,也可想见“问”得是多么急切,多么渴盼。题中的“寻”,即找,颇有“周折”的含意。来访者一旦发现了隐者的寓所及其机灵可爱的弟子,对隐者的向往之情,便通过对“童子”一连串的发问表现了出来。

“言”,承首句的“问”字。寓问于答,问在答中。把来访者一连串的“问”,都隐藏在童子的“言”中,这正是诗的独到之处。这样的构思,足见诗人的用心。“采药去”,明点了题。在来访者那种兴冲冲急于要拜谒隐者的心情之下,听说“去”了,不免有些大失所望,便连连对“童子”进行发“问”了。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隐者到哪儿采药去了?这少年告诉我,老师就在这座大山里,可是这山中云蒸雾腾,溟溟濛濛的,怎么知道他究竟在什么地方呢。〕

“此山中”紧承“采药去”,交代隐者是以采药为业。“此”字点明了隐者的活动范围,是“山”内,而极少涉足“山”外。使人觉得遥远中似有咫尺之感,又似可望而不可及。“只在”,很可玩味,“只”非常肯定,但细细品味,又觉肯定中似有否定,亲近中似有疏远。言外之意是老师去得不远,就在这山中,但又不在眼前。“只在”,“童子”回答得是何等精明,对不速之客,不卑不亢,露着庄重亲切的面容,回答客人的问话。小小年纪竟有如此举止,足见是一个很有教养的弟子,这对隐者是一种有力的烘托。访问者之所以登门拜谒,又是对隐者更深一层的刻画。我们可以想见,听了“童子”的回答,来访者的失望感与惆怅在步步加深;还可想见,来访者兴冲冲求见之切,但知道“采药去”后,急切拜谒的心情暂时受挫,听到“只在此山中”,望望茫茫无际的大山,又感到求见没有着落,这时难免有些扫兴了。

“云深不知处”,来访者听到“童子”的最后一句回答,便失望了,惆怅了。“深”,言云的厚不可测。“云深”和“松”相映,“松”郁郁葱葱,常喻坚贞,云白且深常喻高洁。“山”深沉旷远,师以“采药”为业,自食其力,同时又是救命的“菩萨”。“童子”的话表面上听来是对来访者“问”的回答,实际上是为自己坚贞高洁的老师唱赞歌。“童子”的回答还说明了老师对“山”外社会的黑暗腐败深恶痛绝,是为避世隐居采药救生的。这一切正是求访者慕名而来的所在。求访者乘兴而来,但得到的回答是“云深不知处”,不得面谒。但亲临其境,经实地考察,茫茫大山、青松、白云、采药……使隐者的形象已在来访者想象中显现了出来。加之,弟子的侃侃而谈,娓娓叙话,使其对这位正直的“隐者”,感到是一位正直的“露者”了,因为已经了解了他,熟悉了他。虽未见面,但却产生了一种满足感与欣慰感。

【综述】

这首诗写作者寻访隐者不遇,和他弟子的一番对话,表达了诗人对隐者的仰慕之情和对他的生活的向往。

诗用问答形式表现,第一句写问,第二、三、四句写答。经寓问于答的艺术处理,问句舍去,只写答言,文简意丰,容量倍增。诗仅二十字,成功地塑造了三个人物形象,这在短诗中是少见的。全篇着笔于对“隐者”的烘托,作者的询“问”,童子的答“言”,“师”的行踪,以及“此山”“云深”的描写,都是围绕“隐者”展开的,达到了“形”隐而“神”露于外的艺术境界。“童子”是所塑造的第二个人物形象,松下的“童子”颇富灵气,他对答如流,聪慧机敏,他待人叙事显得很有教养,不愧“隐者”的弟子。“童子”形象不在言内,而在言外,但血肉丰满跃然纸上。第三个人物形象是寻访者,即作者,“童子”的每一“言”,都映着寻访者凝神倾听的神情,随之是他在希望的促使下的发“问”,但最终是希望的破灭与惆怅。这说明诗人和“隐者”是心心相照的同路人。

诗的语言自然质朴,看似平淡,实则极有韵味。“云深不知处”所表现的山高云锁,“隐者”采药出没其间的情景,给人留下了评品的无穷余味。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