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泉南作
自入闽关,形势山川,天开两边。见长溪漱玉,千瓴倒建;群峰泼黛,万马回旋。石磴盘空,天梯架壑,驿骑蹒跚鞭不前。心无那,恰鹧鸪声里,又听啼鹃。
区区仕宦谁怜?道有志、从来铁石坚。但长存一片,忠肝义胆;何愁半点,瘴雨蛮烟。尽卷南溟,不供杯杓,得遂斯游岂偶然。天公意,要淋漓醉墨,海外流传。
这是一首行旅词。由词题可知,是作者途经福建泉州南浦所作。上片先赞赏泉南雄奇秀美的山川形胜,后则感叹旅途的险阻艰难。“自入闽关”,劈头一句,斩截明快,直点泉州南浦的梨关。“形势山川,天开两边”,随之两句概写初见时对梨关的印象。重关险隘,山势高峻,耸入云端,苍天似被剖开,显现于它的两边。这给人以极大的心灵震撼。惊愕之馀,词人细致观赏一番:“见长江漱玉,千瓴倒建;群峰泼黛,万马回旋。”以“见”字领起,就两个方面来具体描写山川景物,而每个方面又都兼顾秀美和雄奇。山溪清澈,犹如洁净的美玉;许多条溪水在山谷间潺潺流注,就像倒建的屋瓴一样泻水。峰峦叠嶂,奇形异状,看上去是一片连绵不断的青黑色;山势险峻,低昂起伏,就像是奔驰的骏马一般。这几句运用夸张比喻的手法,将山川形势描绘形容得千变万化,雄奇美丽,令人目不暇接。“漱”、“泼”,是极好的炼字,状物极有意兴和韵致。“万马回旋”形容群山奔赴的情状。闽关景物是雄奇秀美的,但它的险峻对于行人来说,则又是很艰难的。词也就转而来写险阻难行之状了。“石磴盘空,天梯架壑,驿骑蹒跚鞭不前”,环山小道的石台阶,极为陡峭(“盘空”),山间栈道上的梯子架在万丈深渊上,极其险峻(“架壑”),马儿艰难行走,犹如跛足。旅途如此的难行,怎能不让人的哀怨惆怅之情油然而生。于是词锋顺笔落下:“心无那,恰鹧鸪声里,又听啼鹃。”本来,行人的“心”就已经无可奈何了,偏偏在这个时候,传来山间鹧鸪悲伤的叫声,随之又听到杜鹃令人心碎的啼鸣,让人感到是何等的难受。“无那”,无奈。这里,作者巧妙地运用古人所谓的鹧鸪声如“行不得也哥哥”,杜鹃声如“不如归去”的说法,并且两者连用,以重叠加倍的办法,将其在艰险旅途中的哀伤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无以复加。
过片,词转而抒发作者由艰险的旅途所激发出来的豪迈疏纵的情怀。“区区仕宦谁怜”,只是为了去远方做小官,跋涉山水,历经险阻,万般辛苦,有谁会怜惜呢?此句承上文意蕴,情绪仍然很低沉悲伤。但随之词意潜气内转,道路艰险,客中情怀,这对于意志坚强,心存浩气的人来说,又算得了什么呢?“道有志从来铁石坚”,有志者是不会被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吓倒的,心坚如铁石,一往无前。“但长存一片,忠肝义胆;何愁半点,瘴雨蛮烟”,“忠肝义胆”,应指作者此次南行是奉朝命,为国家效力而言。只要胸中永存着“一片”浩然正气,为了国家而竭尽忠诚,那么,旅途的艰险,根本就不会放在心上。“长存一片”、“何愁半点”,斡旋有力,气势非凡,确实是把“铁石坚”的心志很好地表达了出来。写到此处,一扫上片“心无那”的愁云,从反面更激发出了他的豪壮情怀。“尽卷南溟,不供杯杓,得遂斯游岂偶然”,尽取南海水,还不足以装满杯勺,可见作者情怀的壮阔。既然如此,游闽关当然就不是令人生愁的事情,而是适足以尽情欣赏山川风物的快意之举。“天公意,要淋漓醉墨,海外流传”,原来是天公有意,让我领略到闽关雄奇秀美的景象,激发出我的意兴,以酣畅的笔墨抒发豪壮情怀,并让它流传于远离京国的南方。下片,词人的激情一路上扬,最终以不可抑勒,奔放豪犷的胸怀结束全词。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