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
一别三吴地,重来二十年。
疮痍兵火后,花石稻粱先。
山暗松江雨,波吞震泽天。
扁舟莫浪发,蛟鳄正垂涎。
其二
熠熠流萤火,垂垂饮倒虹。
行云吞皎月,飞电扫长空。
壮观江边雨,醒人水上风。
须臾风雨过,万事笑谈中。
-----张元幹
这两首诗作于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是年春天,金兵南下,高宗从扬州仓皇渡江逃难,江北地区,大都失守。直到初秋,局势才稍为稳定。这时作者由故乡重来吴越,过吴江垂虹亭,感叹今昔,赋诗二首。
诗的首章,抒发了诗人旧地重游之感和对于时局的忧虞之情。开头两句:“一别三吴地,重来二十年。”三吴指苏南浙西一带地区。作者在二十年前(徽宗大观四年)曾在吴越一带作客,那时正值承平,自己也正当壮年,如今重到这里,人已垂老,国家的局势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作者抚今思昔,以三四两句:“疮痍兵火后,花石稻粱先,”表示自己深沉的感慨。自从三年前金兵攻入中原以后,汴京失守,北方大地,疮痍满目,江淮地带,也沦为战区。而在宣和年间,朝廷却不恤民力,在江南一带征花石纲,全不关心农事,使得人心涣散,民怨沸腾。二十年间的往事,真是触目惊心。第五六两句,写这次重过垂虹亭,正值雨天,松江上面一派阴云;远处的山峰,都消失在云雾中间;太湖湖面,卷起吞天的波涛,而江南的局势也还没有完全安定。“山暗松江雨,波吞震泽天,”正是此刻的实况。结尾两句:“扁舟莫浪发,蛟鳄正垂涎。”作者有感于当前风涛的险恶,深深地警戒自己说:“这扁舟可不能轻率地开发啊,水里的蛟鳄,正在向人垂涎呢!”对当时的局势来说,这两句也有双关的语意,在江南的朝廷里,也正有坏人,企图伺机作乱哩。
次章写垂虹亭畔秋晚下雨的情况。作者登上垂虹亭之后,适逢初秋的傍晚。亭子的周围,闪动着熠熠的萤火;长长的垂虹桥,仿佛正垂在江边进行虹吸。雨是刚刚才停止的,仰视天空,行云吞没了皎洁的月亮,闪电扫过长空而来。接着又下起了晚雨,烟水苍茫的太湖上,一片迷蒙的雨景。闪电从云层里映起红光,呈现出壮观的景象。秋风从江面上卷来醒人的凉意。一会儿,风雨过去了,在笑谈中又出现了雨后的清景。天时是多么变化无常啊!这首诗的结尾两句“须臾风雨过,万事笑谈中”。是作者此刻对天时的愿望,也是他对时局的愿望吧。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