旷世才女李易安——读李清照词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旷世才女李易安——读李清照

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是我国文学史上少有的最杰出的女作家之一。她的诗文很有成就,不过最为人传诵的是其词作。

李清照的父亲古文修养很好,官至礼部员外郎(相当于现在中央部委的司局级领导),母亲是状元王拱辰的孙女,文学修养也很好,因此,李清照从小就生活在一个文化、文学气氛很浓厚的家庭,受到了很好的熏陶和教育。她的家住在济南附近的历城柳絮泉畔,风景十分优美,加之上层家庭优越的生活条件,少年时期的李清照是在无忧无虑中自由健康成长的。

她早期有一阕《点绛唇》,最能生动见其生活情态: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有人来,袜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这阕词活现了一位活泼、灵气好动,又有点小淘气的少女形象。她在露浓花瘦的一大早就去荡秋千,荡得很卖力,出了一身香汗。从秋千上下来,双手已经有些酸痛,她正待作恢复调整的时候,突然看见一位客人不期而至闯进花园,她来不及多想,本能地急忙回避,慌乱中来不及穿鞋,套着袜子跑路,连头发都跑散了,插在头发上的金钗也滑落在地,样子有些狼狈,很不好意思。本来要躲也就躲开了,但是少女的好奇心又使她在门边停住了脚步,要看看来人究竟是谁,但又不能呆看傻看,幸好手上有一枝青梅可作道具,于是倚门回首,假装嗅梅,却是偷看几眼来客。

这阕词虽然是李清照的早期作品,也只有寥寥四十一字,却显示出了高超的文学才华。

李清照十八岁时,嫁给了在当时最高学府读书的太学生赵明诚,那时赵明诚的父亲是吏部侍郎(副部长),后来升为宰相,家道厚实也很有名望。李清照晚年在《金石录后序》中仍用很动情的笔墨描写他们新婚燕尔和后来一段时间的家庭生活:那时候明诚在太学做学生,我们赵李两家算不上名门望族,家底不是很富裕,因此养成了节俭的习惯。明诚每月初一和十五告假回来,有时候手头拮据,我们就会去当铺当衣物,得半千钱,然后去相国寺的大集市逛一趟,买些金石碑文和水果回来,夫妻二人边吃水果边相对展玩刚买到的文物。我们过得很知足很快乐,自己得意地把自己称为是远古时代葛天氏统治下的、生活原始俭朴但安定无忧的原始子民。

后两年明诚走上仕途出任官职,自己有了俸禄,但我们依然节衣缩食,把省下来的钱用于搜集购买古玩字画,日积月累,越积越多。我们对金石文物收藏研究的兴趣也越渐浓厚,甚至到了不能自已的程度。见了古今名人的书画和稀奇文物,就不会心疼钱,没钱的时候,不惜当衣物也要去买。

后来明诚父亲被罢相,不久死于京城。明诚被朝廷追夺官职,于是我们夫妻有了闲居乡里的十年。这段时间我们仍然把衣食之外的钱财用于字画、古书、文物的收藏研究。每每新得一书,即二人共同校勘、整理、笺题;新得一件古玩,常常爱不释手地辗转把玩,一面欣赏一面挑剔。天长日久,我们收藏的金石、字画、古籍、文物越来越多,其中有不少是很珍贵很精致的,在同行的书画收藏者中,我们的藏品是最多的。我们记性很好,特别善于强记,每当吃完饭,坐在归来堂烹茶,我们夫妻二人会指着堆积的史书,说某件事记述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是否说对决出胜负,确定谁先喝茶,说对者往往举杯开怀大笑,使茶倾覆怀中,反而喝不成。当时真希望一辈子就这么过下去。

上面赌书泼茶这一小段是最有趣、最开心的,被后世文人当成才子佳人的趣事传为美谈。清朝前期大词人纳兰性德有一阕悼念亡妻卢氏的《浣溪沙》就用这个典故: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被酒莫

婚后的十多年,是李清照成年后最快乐、最幸福的时光。她常有花径踏雪寻来的雅兴,每得佳句,总要赵明诚追和。有一次二人小别,李清照思念之际,填了一阕《醉花阴》寄给赵明诚: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赵明诚得此词,叹赏再三,自愧弗如。但是男人的好胜心驱使他必欲胜出,于是闭门谢客,废寝忘食三天三夜,填了五十阕词,把李清照的《醉花阴》杂在其中,请好朋友陆德夫评赏。陆德夫玩味再三,说只有三句妙绝,赵明诚追问是哪三句,陆德夫回答:“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正是李清照词作,于是赵明诚深深叹服。

赵明诚后来又被朝廷起用,他们夫妻间有了更多的别离,而李清照又太重夫妻情意,因此就有了更深重的离愁别恨,有一阕《凤凰台上忆吹箫》非常感人: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因为丈夫即将出远门,词人因此很烦恼,有太多的离怀别苦,闷在心里难受,说出来除了给丈夫增加情感负担,也留不住人,于是只能把不忍分离的痛苦留在内心深处自我折磨,结果是香不烧、被不叠、头不梳、妆不化、茶不思、饭不想,病容消瘦,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是因贪杯而伤身,或是气候转换而多愁善感身体不适。下片,词人的笔触一跃跳到分别之后。送别亲人的《阳关曲》唱了千百遍,要走的人还是走了。生活所迫,行止无奈。人要分就可以分开,但是夫妻间的感情却因彼此的分离陷入更深的思念。词人接连化用了“武陵人”、“秦楼”两个神仙与凡人相配相爱的典故,来形容他们夫妻的缠绵与难分难舍,但仍觉得武陵人离他们太远,秦楼又被云遮雾罩,不足以完全表达,于是转而寄托楼前流水,把自己苦苦凝眸的眼神带给远行之人。

在赵明诚任官漂流的岁月里,李清照如果不在丈夫身边,她总会用自己的方式向丈夫表达无尽的爱恋。比如很有名的一阕《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据说是,赵明诚宦海远行,李清照万般思念,填了此词并书之锦帕以寄之。

非常不幸的是,赵明诚五十岁这年被任命为湖州知州,在赴任途中被暑热所伤,不治身亡。从此,情深义重、多愁善感的李清照陷入了痛苦的深渊,如果说李清照四十七岁之前有许多哀哀怨怨,这些哀怨还无计可消,才下眉头又上心头,但和后边遭遇的苦难相比,只不过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而已。

在赵明诚病逝前后,大宋江山遭金人入侵,朝廷和北方的难民大举南迁,李清照也夹杂在难民堆里。赵明诚接旨去湖州任职告别家人时,他自己骑马走陆路赴任,而李清照却在南下战火逃亡的小船上。二人告别,船岸相隔,李清照问如果我们要去的地方战火紧急怎么办?赵明诚在马上回答说跟随多数人走,不得已时,可丢掉使物用具,再不行,可丢掉衣被,再丢书册卷轴,再丢古玩器物,实在不行只有抱着宗庙祭器与身随行即可。

果真,之后的一路逃亡,李清照夫妇苦心收藏的金石字画古籍文物数万件一路逃一路丢,一路烧,最后还剩下特别心爱的六七箱,放在临时居所的床下,便于随时查看。谁知有一天晚上,墙被人挖了一个洞,这些东西被偷走了五箱。受此打击,李清照悲痛欲绝,这些他们夫妻二人用衣食所换、用心血所爱、用生命相护的东西至此几乎丧失殆尽。她悲叹也许是老天爷认为她命薄,不该享有这些珍贵的东西;或许是这些东西的已故主人对这些东西念念不忘,于是设法把这些东西收到另一个世界去享用,否则为何得来那么艰难,失去那么容易?

从此,李清照一直生活在家破人亡,痛失藏品,国家沦陷,背井离乡的灾难之中。她后来的词作不胜其悲,不胜其苦,是用血泪凝固下来的。如她的一阕《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这阕词上片写春残、人倦、世变、心悲,用狼藉成泥的败花残蕊来象征自己的悲苦身世。下片被人劝说略有兴致,但这丁点儿兴致像很微弱的电光石火,一闪即灭,脚步未动,又被愁云重重笼罩。

李清照最悲怆的词作莫过于《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声声慢》这个词调,最早见于北宋晁补之的词作,填者不多。这个词调节奏缓慢,拖音缠绵,欲断还续,李清照是词中圣手,起句连用十四个叠字和双声字,加重语气,加快节奏,似乎要把她一辈子饱受的忧患、离乱、家破人亡种种磨难倾诉出来,读者被感染的是劫后余生的悲怆落寞,是一种生不如死的残酷折磨。

造化捉弄人,总在冥冥之中用甜枣相引,用苦果相逼,没有谁一辈子尽吃香甜的蛋糕。既出才子佳人,必有命运坎坷,以成就传奇故事。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