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丘礼赞万古情——读元好问词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雁丘礼赞万古情——读元好问词

根据琼瑶小说改编的电视剧《梅花三弄》中有两段歌词很动人,引得众口传唱,唱遍全国:

红尘自有痴情者,莫笑痴情太痴狂,若非一番寒澈骨,哪得梅花扑鼻香。问世间情为何物,只教人生死相许,看人间多少故事,最消魂梅花三弄。

这两段歌词的灵感可能来源于南宋末年大诗人元好问的词作《摸鱼儿·雁丘词》: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词人元好问有一段序文说明该词是怎么产生的,这完全是一个近乎神话的故事:某年某月某日,词人在父亲的陪同下去并州参加科考。路上听一位捕雁的猎人说,今早用网捕得一只大雁,弄死了,另一只挣脱网逃生的大雁却没有飞远,只在近处悲鸣,叫声很凄惨,突然间只见这只大雁箭一般冲射下来,竟是撞地而死。同行的几人听后都欷歔不已,以此赋诗咏叹。元好问向猎人买得这两只大雁的尸体,把它们安葬在汾水之滨,还特意在坟头上垒了几个石头作为今后识别的记号,起名为雁丘,并填了这阕《雁丘词》表达悲伤、哀悼之情。

如上所述,是大雁为伴侣殉情陪葬的行为深深震撼了词人,所以词人在开篇一韵陡然发问:“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这一问,问得很急、很大、很深,问得居高临下,让人觉得词人已化入大雁的情感世界,又从大雁的情感世界升华到万物共生共存的大千世界。这一问,仿佛是问世间万物,又像是问造物主,情到底是什么东西,它使用什么魔法,怎么会有那么大的力量主导生与死。一对在天南地北双伴双飞的大雁,它们跃升到数千米高空的层云之上,飞越千里雪山,万里平原,风风雨雨,寒来暑往大半生,经历了多少艰辛,也共享了多少欢乐幸福。可如今,祸从天降,一片无情的罪恶的丝网,套住了双飞客的一半,残忍地夺走了它的生命,这另一半形单影只,孤苦伶仃,今后与谁和鸣共舞,与谁穿云破雾展翅飞翔,与谁相依取暖,与谁觅食相让?

在下片,词人的眼光思绪转到了殉情大雁长眠的地方,在这里,汉武帝当年举行过隆重的庆功祭祀,仪仗恢弘壮观,箫鼓喧天,棹歌四起,气氛何等热烈,而如今这里狐踪兔影,荒原冷落,就像是《楚辞》中悲吟《招魂》、《山鬼》的地方,使人哀伤凄凉。大雁的壮举感天动地,不是寻常被人们关注的莺儿燕儿们可比的,相信千秋万代之后,知道这件事的,或到此拜访雁丘的文人骚客,都会被感动被震撼,会为它们坚贞不二、以死相守的爱情狂歌痛饮。

看来,在两性的情感世界中,世间万物是相通的。雁的行为会感动人,人的爱情也会感动天,所以让梁山伯与祝英台死后化蝶,从此自由自在地双双共舞于花草丛中,不像蜜蜂还有劳作之苦;让牛郎织女升天为仙,一年一度鹊桥相会,直至永远,使人羡慕不已,才把这一天定为中国情人节,让人间天上共享情爱。还有一个故事,说的是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他到乡间别墅去编《文选》,文笔劳累之后喜欢到路边一间茶棚喝茶,时间一长,和卖茶的姑娘混熟了,两人互相爱慕,相约成婚。萧统回宫前许诺百日之内来迎娶姑娘,姑娘送红豆两粒表达爱情。可是萧统回宫后身不由己,要娶卖茶姑娘为妻的要求因门第悬殊,被父母阻拦。半年多后,萧统借故出宫去找卖茶姑娘,才知道姑娘相思成疾,几天前离开了人世,死前口中呼唤萧郎连绵数日,直至咽气。萧统听后如雷击顶,跌跌撞撞到姑娘的新坟上哭祭一番,回去后一病不起,不吃不喝,只一个多月便闭了眼,死前反复嘱咐家人,一定要葬在卖茶姑娘坟旁,生不得娶,死后为伴。又把姑娘送他的两粒红豆交给家人,要家人在两座墓前各种一粒,切勿有失,否则做鬼也不得安宁。话既然说到这份上,家人担心不测,当然不敢有误,完全照办了。谁都想不到,红豆落土三天后,长出了小树,又三天长成了大树,又三天两棵大树枝干相交,连作了一体,开花结籽,粒粒饱满红润。人们众口相传,轰动一时。少男少女们把两棵大树当做神的化身,顶礼膜拜,从地上捡几粒红豆,作定情信物互相交换。此风俗延续一千多年,传到今天。

在元好问的词作中,还记录着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词牌也是《摸鱼儿》:

问莲根、有丝多少,莲心知为谁苦?双花脉脉交相向,只是旧家儿女。天已许。甚不教、白头生死鸳鸯浦?夕阳无语。算谢客烟中,湘妃江上,未是断肠处。香奁梦,好在灵芝瑞露。人间俯仰今古。海枯石烂情缘在,幽恨不埋黄土。相思树,流年度,无端又被西风误。兰舟少住。怕载酒重来,红衣半落,狼藉卧风雨。

这阕《摸鱼儿》又称《双蕖词》,和篇首引的《雁丘词》并称姊妹篇。前者写雁,这篇却是写人,前者以雁通人,这篇是以人通物。元好问在词作前有一段序文交代这个事件,说的是某时某地,有一对民间儿女,两情相悦但被横加阻拦,无奈之下双双赴水自尽。家人以失踪报官,官家尽力搜求不得踪迹。几个月后,踏藕者在水中碰到两具尸体,样子已经模糊,但从衣着仍可辨别是失踪者无疑,事情才真相大白。第二年,这一片荷塘长得特别好,荷花争相开放而且都是两朵并蒂,让人惊叹不已,观者无不以为是这对殉情男女之化身。于是争相传诵,以为通神。元好问这阕《双蕖词》就是咏叹这件事。

词的大概意思是:敢问莲藕,你到底有多少丝丝相连,你莲子中的莲心为什么那么苦?你开出的千万朵并蒂双莲脉脉含情,娇羞相向,是那对殉情儿女的化身吗?老天爷都已经被感动了,让他们的在天之灵魂附粉荷,可是狠心的人间俗世为什么容不下他们,不能让他们鸳鸯相配,白头偕老?这一问,问得白云摇头,夕阳无语。这对爱侣的情思和凄苦可以和古时候着名的湘妃投水相提并论,这是一个催人泪下的故事,是令人断肠的地方。这对恋人的爱情,像唐代文人韩偓《香奁集》中描写的有神灵附着的灵芝、瑞露一般圣洁。其实人间也没有多少稀罕可留恋的,眼见的一切俯仰之间就化为乌有,即便变成两棵相思树,根部相连,主干相拥,枝叶相交,那又怎样,寒风照样使它凋零,岁月照样使它苍老枯萎,倒是留下一段情缘黄土不埋,海枯石烂不化,可以流传下去。唉!赏花的兰舟不必匆匆离去,让诗人多看几眼,多陪伴它们一会儿,我担心过了今天,即便载酒重来,这凄美娇弱的荷花就已被风雨摧残,只能见到红衣半落、狼藉横卧的惨状。人真是不幸,活着被人欺负,死后上苍照顾变成花,也难逃风雨噩运。

元好问是浪漫诗人,是大师级的文人,为殉情的大雁,为不幸的痴男怨女,为风雨凋零的荷花悲伤落泪,情之所至,成千古绝唱!

人们常说,古诗词中往往采用托物咏志、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这一点不假,因此在元好问这两阕姊妹篇中,除了赞叹、感伤所咏之物,赞美至真至纯的爱情之外,按他所处的金元、宋元朝代更迭过渡时期的特点,是否暗寓着对仁人志士殉国壮举的讴歌,因为这一内容在国家政治前景还不明朗时,一些人是不便明说的。

不过更应该看到,人和世间万物同处一个生态体系,换言之,人和世间万物都是这套生态体系的产物,因此人和世间万物就有许多共性。在这些共性上,人和万物相通,只是物种相隔,难以彼此沟通,只有产生特殊现象时,才会引起人的特别关注。因此,我们更愿意把这类作品理解为人在生理上、情理上与自然万物相通的一些尝试,理解为人对自身之外生命的关注和体验。在博爱之光的指引下,让更多的人知道物存我存、物亡我亡的道理,从而自觉地去泛爱万物。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