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真金国元才子——再读元好问词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女真金国元才子——再读元好问词

宋朝三百多年的历史中,西夏、辽国、金国、蒙古先后不断入侵宋朝疆土,对宋朝的国运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宋朝虽然是被蒙古族创立的元朝取代,但是对宋朝影响时间最长、打击最大的却是金国。

中国现在最北边以黑龙江流域为聚居地的女真族,在辽国的统治下于1115年创立了金国,首推完颜阿骨打为国主,是为金太祖。他们以凶悍、敢死、善战着称,以抗辽灭辽为目标,立国十一年就灭掉了和他们一样骁勇善战的北方民族统治的辽国。灭辽两年之后他们以席卷之势进入中原,攻破了宋朝京城开封,俘虏了钦宗皇帝和已当太上皇的徽宗帝及后宫嫔妃和朝廷官员上千人,把这些人作为战利品押解到金国(此事史称“靖康耻”),北宋王朝从此结束。徽宗的另一个儿子,之前被封为蜀国公、广平郡王,被钦宗帝任命为河北兵马大元帅的赵构,集拢了一批溃散的朝廷官员,在河南山丘即皇帝位,自号宋高宗。赵构登基之后被金兵追剿,一路溃败南下,最后在杭州建立了南宋京城和朝廷,时间是公元1127年。南宋王朝从立国之日起就开始了与金国的百年对峙。当时金国除占有当年的辽国版图之外,又占据了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甚至打到了江苏、安徽、浙江、四川等地。最后南宋朝廷答应称臣纳币,每年上贡白银、绢绸二十五万两、匹,才换得东南半壁江山几十年的安宁。金国从此开始了七八十年的鼎盛,之后逐渐衰败。至公元1234年,在蒙古和南宋的夹击之下灭亡,结束了对北方一百二十年的统治历史。

金国统治集团的核心虽然来自北方少数民族,但他们入主中原以后,深受中原文化影响,在一百多年的文化融合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占据了统治地位,产生了许多名家。大诗人、大文学家、史学家元好问当时就被尊为北方文坛盟主,其作品和学术活动不但对金国而且对南宋和后来蒙古人统治的元朝,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金国灭亡之后,变成遗民身份的元好问有一阕自述苦难遭遇的《沁园春·除夕》:

再见新正,去岁逐贫,今年逐穷。算公田二顷,谁如元亮;吴牛十角,未比龟蒙。面目堪憎,语言无味,五鬼行来此病同。齑盐里,似扬雄寂寞,韩愈龙钟。何人烹凤炮龙,且莫笑先生饭甑空。便看来朝镜,都无勋业;拈将诗笔,犹有神通。花柳横陈,江山呈露,尽入经营惨淡中。闲身在,看薄批明月,细切清风。

理解这阕词,要先了解一点元好问颇具传奇色彩的身世。

元好问自号遗山,山西太原人,是鲜卑拓跋氏的后裔。他出生在一个终生未仕、靠教书维持生计的穷书生家庭,才七个月大就过继给在外地当官、家境较好的二叔,从小受到很好的教育,四岁认字,八岁作诗,从十一岁开始,先后拜了几位翰林大儒为师,到二十岁时,已是小有名气的博通经史,尤工诗文的学者,其诗词深得时任金国礼部尚书,被称作“神仙词人”的赵秉文的赞赏,说近代无此佳作,于是名动京师,被称作“元才子”。三十一岁第一次参加科考及第,因科场纠纷愤然不就职选,三年后再次科考及第,从此进入仕途生涯。

不幸的是只当了十年官,金国即灭亡。元好问随两宫男女、皇族宗室、文武百官成了蒙古军队的俘虏,在山东度过了六年的羁押生活。幸好元好问的学问、诗文名气很大,被当时驻山东蒙古军队最高长官招为幕客,因此被羁押的俘虏生活的后期条件有所改善。他利用这段相对平静的时间收集了金代二百五十位作家两千一百多首诗词,又为每位作家立传,编成了一部断代诗史《中州集》,这是他对中国文学史最大的贡献。

四十九岁这年,元好问获得了自由,携家眷回到了山西太原,从此完全脱离了政治圈子,倾心专注于自修金史的伟大目标,足迹所至大半个中国,所作笔记、杂录、短文、史事达一百多万字。遗憾的是元好问没能实现撰写金史的愿望,但是他搜集整理的素材,大量已为元代修金史所用。

元好问这阕以“除夕”为题的《沁园春》作于金国灭亡之后,自己沦为俘虏被羁押时期。

词的上片说又到了新一年的春节,回想起来,去年是在贫困中度过的,而今年也没有摆脱穷苦。古时候陶渊明、陆龟蒙说穷,可陶公还有两顷公田种秫酿酒,种粮吃饭;陆公养耕牛不下十头,讨生活也没有问题。自己现在的境况和他们比,实在是更加可怜,有点类似西汉末年落寞的大才子扬雄,只能以喜欢清静,甘于寂寞自我解嘲;更像唐代的大文豪韩愈,大半生文坛风光,但在老态龙钟时,被贬窜南荒,写《送穷文》说自己被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五鬼相逼,形成“五患”,使人饥寒交迫,不知何日何处是头。这是以古人古事自喻,抒发感慨。

下片直接写眼前的窘境。新春佳节之际,有钱有势的富贵人家张灯结彩,炮凤烹龙,把一个年过得喜气洋洋酒肉飘香。可词人这个年却是过成“先生饭甑空”,已经到了无米下锅的程度。穷富两重天,如杜甫说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词人虽然有生花妙笔,能细描花柳,活现江山,但于温饱都无济于事,更莫说创造什么勋业,只能惨淡度日,挣扎于水火之中。唯一可以自我安慰的,你富贵之家炮凤烹龙,我蓬门小户抹月批风(薄切为批,细切为抹)。苏东坡早说过“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穷诗人以清风明月为料,用奇思妙想烹调,生出花团锦簇的诗文娱乐客人,自我享用。

这阕词就写“贫”、“穷”两个字。一般而言,衣食不保为贫,前途无望为穷。这段时间的元好问确实绝望到了顶点,心有失国之悲,腹有无米之苦,身有羁押之累,又到年关,眼前的穷富两重天,过去的美好和现在的不堪两重天,苦苦折磨着词人。幸好元好问是大学问家,能雅能俗,他也会用寻常百姓借酒浇愁的方式自我解脱,他有一阕《鹧鸪天》写得很直白:

只近浮名不近情,且看不饮更何成。三杯渐觉纷华远,一斗都浇块磊平。醒复醉,醉还醒,灵均憔悴可怜生。《离骚》读杀浑无味,好个诗家阮步兵。

古代正人君子认为饮酒败德,会造成不好的名声,因此不会轻易成为饮者。元好问却认为所谓名声不过是浮名,没有必要为浮名而压抑真性情,该饮就饮,想喝就喝。喝酒自有妙处,三杯下肚,就会飘飘然,有远离凡尘俗世的感觉;一斗下肚,平常郁积胸中已成块垒的烦恼就会被浇平,什么痛苦也没了,这就是饮酒的妙用。

元好问一辈子有三个爱好:纵情山水、交朋结友、饮酒取乐。他的后二十年就在这三个爱好中度过。

下片词人自白每天在醉与醒的交替之中,一会儿醉,一会儿醒,醒了又再醉。何必像屈原那般愤世嫉俗,苦苦追求自我完美,结果把自己弄得憔悴不堪,最后自沉汨罗江,写《离骚》以明志,其悲壮让人不忍亵渎。倒是可以学学晋代大名鼎鼎的饮者阮籍,在沉醉中超然自适,与其在清醒中烦恼,不如在沉醉中糊涂。

人对苦难的解脱,用终结生命的方式是一种彻底的、一了百了的解脱,但生命只有一次,谁也不会走此极端。用糊涂的方式解脱,是很多聪明人惯用的。人要聪明到相当程度,才能实现有意识的糊涂,这就是郑板桥说的“难得糊涂”,一般人是做不到的。因此只能用醉酒的办法获取短暂的糊涂,得到暂时的解脱。最好的解脱只有智者能够实现,如庄子,通过净化心灵,达到虚怀若谷,消除种种欲望,不在意俗世的恩怨得失。元好问一次登泰山,在山顶填了一阕《清平乐》,似乎找到了这种感觉:

江山残照,落落舒远眺。涧壑风来号万窍。尽入长松悲啸。井蛙瀚海云涛。醯鸡日远天高。醉眼千峰顶上,世间多少秋毫。

醯鸡是生长在醋坛子里的一种小飞虫,平常在醋衣上飞起飞落。

词人在一个落日余晖醉染苍茫大地的时候登上泰山之巅,极目远望,耳边风入万窍,地籁悲啸,仿佛瞬间澄澈了心灵;于是像《庄子·秋水》中的河伯来到东海,情不自禁地从心底望洋兴叹:井底之蛙跳到了瀚海云涛之中,醋坛盖子揭开了,醯鸡飞到空中,第一次看见日远天高,当醉眼千峰顶上时,才知道世间一切利害得失,不过如秋毫般可以随风消失。

泰山之巅是一个放飞灵魂的地方,元好问在这里找到了与天地同呼吸、共一体的体验。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