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其一
一笑相倾国便亡[1],何劳荆棘始堪伤[2]。
小怜玉体横陈夜[3],已报周师入晋阳[4]。
其二
巧笑知堪敌万几[5],倾城最在著戎衣。
晋阳已陷休回顾,更请君王猎一围[6]。
【注释】
[1]相倾:女子貌美,让人倾倒。《汉书·外戚传》李延年歌曰:“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2]荆棘:《吴越春秋》:“夫差听谗,子胥垂涕曰:‘以曲作直,舍谗攻忠,将灭吴国,城郭丘墟,殿生荆棘。’”《晋书·索靖传》:“靖有先识远量,知天下将乱,指洛阳宫门铜驼,叹曰:‘会见汝在荆棘中耳?’”
[3]小怜:即冯淑妃,北齐后主高纬宠妃。玉体横陈:指小怜进御。
[4]已报周师入晋阳:《北齐书》载:武平七年,北周在晋州大败齐师,次年周师攻入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此事与小怜进御时间相距甚远,此剪缀一处,为极言色荒之祸。
[5]巧笑:《诗·卫风·硕人》:“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万几:即万机,指政务。
[6]“晋阳”二句:《北齐书》:“周师取平阳,帝猎于三堆。晋州告急,帝将还。淑妃请更杀一围,从之。”所陷者系晋州平阳,非晋阳,作者一时误记。
【译文】
其一:君主一旦沉迷美色,国家就离亡国不远了。何必等到荆棘长满宫闱才开始忧伤呢?貌美的冯淑妃,进御服侍后主高纬的夜晚,北周军队占领晋州的战报已经发出。
其二:哪里知道美好的笑容可以抵得上日理万机,在后主眼里身穿戎装的冯淑妃最好看。晋州已经被攻陷不值得回头看,请求后主再次打猎。
【赏析】
《北齐二首》讽刺北齐后主高纬宠幸冯小怜而至亡国的荒诞史实,语言辛辣沉痛,大有以史为鉴之意。
何焯认为:“上篇叹其不知不见是图,下篇叹其至死不悟”,评价恳切。上篇以议论起笔,笔力苍劲,“一笑”“便”“何劳”“始堪”“已报”连成一气,相互呼应。一、二句化用“一笑倾城”点出君王沉迷美色乃亡国祸根;借“铜驼荆棘”典故,照应亡国命运,对比强烈,刺在言外。两个典故皆只取形象和画面,自然而无滞意。三、四句通过夜间宫闱艳亵的画面,反衬敌军势如破竹,国家危在旦夕,一张一弛,对比极为强烈,极言荒淫祸国。此二句充满着旁观者的清醒,纵然哭泣哀鸣,却也无济于事。
下篇在时间和内容上紧承上篇,且在情感层次上递进。一、二句“巧笑”“倾城”呼应上篇“一笑相倾”。“巧笑”本“轻”,“万机”本“重”,“知”实为“哪知”,为反语。借以讽刺后主留恋美色,本末倒置。《尚书·武成》:“一戎衣,天下大定。”戎衣应属于光荣的战场,却沦为宠妃的戏服,供后主消遣,流露出诗人无情的嘲讽以及无比沉痛的心情,也为后两句设下伏笔。“晋阳已陷休回顾”句呼应“已报周师入晋阳”,“已陷”二字点出国家危在旦夕的命运,刻画典型场面,营造紧张压抑的气氛,而“休回顾”三字将后主的昏庸无能刻画得淋漓尽致。“更请君王猎一围”情绪陡然一转,场景再次切换至后主与冯淑妃欢乐的田猎场面,一边是战场的浴血厮杀,节节败退;一边是君王的荒淫无度,麻木不仁,对比何其之强烈,可笑、可叹,讽刺效果极强。
全诗将抽象的道理化为生动的形象,更富有艺术感染力,正如朱彝尊所说:“有案无断,其旨更深。”诗人构思精巧,上下呼应,环环相扣,文气流畅圆转,一气呵成。通篇采用对比的表现手法,突出强调君王的荒淫之举导致了国家灭亡的悲剧,讽喻意味强,发人深省,因此,该诗是李商隐咏史诗中的名篇之一。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