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子夜四时歌·四首》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作者:李白 栏目:李白诗集 2022-03-28 14:58:45

子夜四时歌·四首

【题解】

李白这组是沿用了六朝乐府《清商曲·吴声歌曲》里的《子夜四时歌》而创作的新词,每首六句,分咏四季。但创作的具体时间已难以考证。

内容多写女子思念情人的哀怨,由景入情,而情景始终交融。通过个体形象表现出思妇情浓。

诗中语言浑然天成,形象鲜明,音调清越,情感委婉醇厚,每首诗的结句意远。也借此表达自己虽身在官场却也不为富贵动心、拒绝达官贵人种种利诱的高尚品质。

【原文】

春歌

秦地罗敷女①,采桑绿水边。

素手青条上,红妆白日鲜②。

蚕饥妾欲去③,五马莫留连④。

【注释】

①秦地:指今陕西省关中地区。罗敷(fū)女:乐府诗《陌上桑》有“日出东南隅,归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的诗句。

②红妆:指女子盛妆后非常艳丽。

③“蚕饥”句:南朝梁武帝《子夜四时歌》中有“君住马己疲,妾去蚕欲饥”。这里取其句意。妾:古代女子自称的谦词。

④“五马”句:意思是,贵人莫要在此流连。五马源于《汉官仪》:“四马载车,此常礼也,惟太守出,则增一马。”这里指达官贵人。莫:不,不要。

【译文】

秦地有位罗敷女,时常到幽绿的水边采桑。白皙的纤手在青条上采来采去,她的装束在阳光下显得特别艳丽。有达官贵人前来纠缠,她就婉转地拒绝说:“我的蚕儿们已经很饥饿了,我得赶快回去了,请贵人也不要在这里流连太久了。”

【原文】

夏歌

镜湖三百里①,菡萏发荷花②。

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③。

回舟不待月④,归去越王家。

【注释】

①镜湖:一名鉴湖,在今浙江绍兴东南。

②菡(hàn)萏(dàn):荷花的别称。古人称未开的荷花为“菡萏”,即花苞。

③若耶(yē):若耶溪,在今浙江绍兴境内。溪旁旧有浣纱石古迹,相传西施浣纱于此,故又名“浣纱溪”。

④“回舟”句:指西施离去之速,就在回舟的时候,月亮尚未出来,就被带邀而去了。这是夸饰的修辞手法。待:等到。

【译文】

宽阔的镜湖一望无际,含苞待放以及盛开的荷花遍布湖面。西施曾在五月的时候来到这里泛舟采莲,前来观看她的美貌之人挤得若耶溪都显得狭窄了。还没等到月亮升起就泛舟而回,西施回到家不久,便被选进了越王的宫中。

【原文】

秋歌

长安一片月①,万户捣衣声②。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③。

何日平胡虏④,良人罢远征⑤。

【注释】

①一片月:一片皎洁的月光。

②万户:千家万户。捣衣:把衣料放在石砧上用棒槌捶击,使衣料绵软以便裁缝;将洗过头次的脏衣放在石板上捶击,去浑水,再清洗。

③玉关:玉门关,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北,此处代指良人戍边之地。

④平胡虏:平定侵扰边境的敌人。

⑤良人:古时妇女对丈夫的称呼。《诗经·国风·唐风·绸缪》:“今夕何夕,见此良人。”罢:结束。

【译文】

长安城上一轮明月散发着皎洁的月光,这时,从千家万户传来阵阵捣衣的声音。秋风瑟瑟不停地吹着,那满满的都是思妇们对玉门关外的绵绵思念之情啊!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扫平侵扰边境的敌人,留下我的夫君从此不再出征遥远的边疆。

【原文】

冬歌

明朝驿使发①,一夜絮征袍。

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②。

裁缝寄远道③,几日到临洮④?

【注释】

①驿(yì)使:驿,即驿馆。使:古时官府传送书信和物件的使者。

②“素手”二句:指冬夜寒冷,将征夫妻子的手都冻僵了,连针剪都拿不住。素手:白净的手,形容女子的皮肤白皙。

③裁缝:指裁缝好的征衣。

④临洮(táo):在今甘肃省临潭县西南,此泛指边地。

【译文】

明天早晨,住在驿馆里的使者就要出发了,女子们连夜为远征在外的丈夫赶制棉衣。白皙纤细的手指穿针引线都会感到寒冷,更何况拿着冰冷的剪刀裁剪衣服了。忙着将缝制好的衣物寄向远方,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送到边关呢?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