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章趣谈·袁世凯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印章趣谈·袁世凯

《袁世凯》:袁世凯(1859—1916),字慰亭,河南项城人。早年两次参加乡试落榜。后投靠淮军统领吴长庆,随从到朝鲜,负责前敌营务处。其后,被李鸿章保荐为三品道员,任驻朝鲜通商大臣。1895年,被派往天津小站督练新军,后升为直隶按察使。戊戌变法期间,伪装赞成维新,却向荣禄告密,使谭嗣同等六君子被杀。从此得到慈禧宠信。累至军机大臣,成为北洋军阀首领。武昌起义时,凭借北洋势力和帝国主义支持,出任内阁总理,陈兵长江,向革命党要挟议和,威胁孙中山让位,从而窃得大总统职位。1915年和日本签订“二十一条”卖国条约。同年改总统府为新华宫,改民国五年(1916年)为洪宪元年,准备即皇帝位。1916年3月22日,在蔡锷等护国讨袁声中被迫取消帝制。6月6日,因尿毒症病亡。

“中华民国之玺”

“大总统印”

“陆海军大元帅之印”

这三方印为青白玉所制,玉质、玉色、形制、大小、雕法、篆刻风格等基本一致。印钮上饰纹略有不同,有嘉禾、鹰的区别,这是印信使用权限和性质不同所致。雕琢虽不如清官玺印精美,但格局考究以及不同凡响的气质,体现出政权的威严,是一般印章所不能相比的。印文镌刻用清代帝后印盛行的“玉筋篆”,匀称严谨,笔画转笔处方圆相兼,朴实平稳,圆润婉丽,具有清代以来宫廷帝后治印遗风,应是清末匠师所制。这三方印现入藏于沈阳故宫博物院。经专家鉴定为民国初年北洋政府所刻,是当时行使权力的印信。

三印在入藏之初有人认为或是孙中山在南京任临时大总统时的印,或是张作霖搞的僭用之印,或是古董商的赝品。后来又收集到五个银质烧蓝鎏金印匙牌,其中三个与上述三印对应,即“荣典之玺”和“封策之玺”匙牌。经过查对历史文献、用印印文并经专家鉴定,这三方印确是北洋政府之真印。南京临时政府及以后南方历届政府所用印信,与北洋政府印信在内容、形式和材质上均有明显不同。孙中山先生为废除帝制奋斗一生,在他执政时,印信绝无“玺”字可寻。

据文献记载,袁世凯窃任大总统后,按《中华民国约法》规定:“大总统陆海军大元帅,统帅全国陆海军……”于1914年5月9日,在总统府内设陆海军大元帅办事处。又在复定《国玺条例》中规定国玺三项内容:1.“中华民国之玺”;2.“封策之玺”和“荣典之玺”;3.“大总统印”和“陆海军大元帅之印”。第三项一时不便称玺,就仍称为印,附入《国玺条例》中。袁氏的“中华民国之玺”不用“印”而用“玺”,显然是袁氏复辟称帝野心的反映。

袁世凯称帝后,在全国一片反对声中,不久便去世。后来冯国璋代总统时也使用过“大总统印”,见于1918年4月2日“调任覃寿堃为陕西教育厅厅长”的《任命状》上。1926年第二次直奉大战后,张作霖进入北京,代行民国统治权,又沿用这三方印。1928年6月在北伐军威逼下,张作霖于退出京师前命其秘书许兰洲将军把机密文件和印信全部运往关外。“文革”期间这三方印出现在沈阳。

中华民国之玺

大总统印

陆海军大元帅之印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