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子材》历史事迹,评价,人物简介
字南干,号翠亭(亦称萃亭)。钦州(属今广西壮族自治区)人。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参加广东天地会刘八领导之反清起义。次年,降清,从广西提督向荣镇压太平军,升千总。继又从总兵张国梁尾追太平军至镇江。一日,子材克七十余垒,国梁拊其背曰:“子勇,余愧不如!”以功迁副将。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闰三月,国梁战死,代领其众,迁总兵,将兵三千,守镇江。在镇,军纪严明,又善抚众,士卒皆乐为之用;所部常缺饷,将士亦无怨言。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正月,为广西提督。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以病辞职还乡,躬耕于野。时国家内忧外患,困难重重。就外患而言,自鸦片战争之后,列强常侵侮中国。九年(公元1883年)十一月,法国步英国人之后尘,为能侵入云南,突然向屯驻越南山西地区之中国军队发动进攻,挑起中法战争,清军败退谅山。慈禧太后与李鸿章力主妥协退让。次年三月,签订丧权辱国之《中法会议简明条款》。法国政府仍不满足,于闰五月,进攻谅山中国驻军。继而在福州,击沉中国军舰九艘,打死七百余人,并进攻台湾。清政府被迫宣战。战争在台湾和中越边境两地进行。
在越南,法军攻占谅山之后,又攻镇南关(今名友谊关),广西震动。两广总督张之洞至广西,立即启用子材,以为广西帮办军务。
子材久驻广西,素有威信,百姓怀之。及至,法军正毁关而入,败兵难民,惊慌失措,纷纷逃命,子材力为安抚,人心始定。又于镇南关筑长墙三里余,外掘深堑以守之,山上并建有堡垒。法军扬言于十一年(公元1885年)二月初七攻关,子材知其必提前发起进攻,决计先发制敌。广西巡抚潘鼎新畏敌如虎,力止之。子材力争,得以率军夜袭法军营垒,杀伤甚多。法军决心报复,尽起谅山之众,直扑镇南关。子材誓于众曰:“法军再入关,何颜见粤民?必死拒之!”士皆振奋。法兵攻长墙急,炮火极为猛烈。子材率诸将屹立于阵中,遇后退者,即斩于众前。至午,敌炮火毁长墙数处,有越墙而入者。子材临危不惧,率两子,身穿短衣草鞋,持矛直扑敌军。时子材年已七十,仍奋身杀敌,全军皆感奋而殊死战,法军死伤甚多,溃不成军;才材率军追之,夺回谅山。是役法军伤亡甚众,其少将尼格理受重伤。史称“镇南关、谅山大捷”。
法在镇南关、谅山之败,法国大震,内阁总理茹费理下台。法军不能再战,请与清廷议和。在胜利声中之慈禧、李鸿章竞然同意议和,下令停战撤兵。时谅山前线清军斗志昂扬,以秋风扫落叶之势,乘胜收复谷松、屯梅。继向朗甲进军,决心攻取北宁、太原、海阳,收复河内,把法军赶出越南。及闻停战撤兵,前线将士皆扼腕痛愤,不肯退兵;子材愤而请战,不许,乃挥泪退军,越南人啼泣遮道。及入镇南关,边境军民迎者长达三十里。
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以病免。次年,死。时年八十六。谥曰勇毅。
子材为人耿直豪爽,从无欺人之语。治军严而有方,发饷亲自监视,偶有稍短,即罪负责者。作战勇敢,身先士卒。在镇南关反击战中,更表现出一个将帅之优秀品质。他受命于败军之际,且年已过七十,面对侵略者之猖狂进攻,临危不惧,屹立阵中,沉着指挥,终获大捷。史谓:“克镇南,复谅山,实为中西战争第一大捷。摧强敌,扬国光,子材等之功也。”但子材生不逢时,虽有报国之志和卓越之军事才能,因腐败之政府而无法实现与施展。他为官清廉,生活简朴,在军四十年,身居高位,清贫如故。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