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墨趣谈·赵文深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翰墨趣谈·赵文深

《赵文深》:赵文深,原名赵文渊,因避唐高祖李渊之讳,史家称赵文深。北周书法家。生卒年不详。字德本,南阳宛(今河南南阳)人。善书法,工楷、隶书,尤擅长楷书。宋陈思《书小史》说:“(文渊)少学楷隶,年十一献书于魏京,笔势可观,甚有钟王法则,遂以书名家。当时碑榜唯文渊及冀二人为之。” 赵文深书学王右军,为北周的书学博士。当时宫殿楼阁,皆渊书迹。天和元年(566),露寝宫建成,文渊以题榜之功增邑二百户,授官赵兴郡守。虽然当时赵文深任官在外,但一需题榜,便被朝廷诏还。书迹有《西岳华山庙碑》。

碰壁之后

赵文深小时候就很喜爱书法,而且天分很高,加之勤学苦练,年幼时就有了书名,而以楷书和隶书为长。11岁时,赵文深曾把自己写的字献给西魏皇帝,得到赏识。后来,随着年岁的增长,他的书法日益精进,也更加出名。当时,赵文深因擅长题写匾额和碑文,被封为北周的书学博士,在北方书坛享有盛名。

不久,杨坚攻破江陵,俘虏了一个叫王褒的人。这个王褒从小跟着姑父肖子云学书,他在南方书坛可谓默默无名,但到长安后,名声却大了起来。这主要是因为他所带来的南方书风给北方书坛带来了生气和变化,大家感到新奇,于是争相学之,这就冷落了北方书家赵文深。赵文深心中愤愤不平,却也无法,后来他觉得风气难改,于是也随大流地学起了王褒的书法,而丢掉了北方书法的传统。这种舍本逐末的做法自然不会获得成功,学了一阵的赵文深一无所成,碰了壁。他不但没学好王书,就连自己以前的风格也丢得差不多了。

经过这番折腾,赵文深冷静下来,他细心思考之后,觉得自己走了弯路,徒费了时日。痛定思痛的他决定由临摹王褒的书法改为用王羲之的笔法作大楷,书写碑文和匾额,既认真学习和汲取南派书法之长,又不失北方风格的古朴厚重,取长补短,做到南北书风的结合。这种做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赵文深的书名也再次传扬开来。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