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才若渴,用其所长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求才若渴,用其所长

1.将贤则国安

曹操的整个领导思想中,其人才思想十分丰富并具有鲜明特点,就是不拘泥于历史的传统观念,用一切方法招揽天下人才,甚至不择手段从对手内部争夺人才,使人如器,用其所长,正如刘表谋士刘廙所说:“曹操善用兵,贤俊多归之。”(《资治通鉴》六三卷,第256页)曹操深知“将贤则国安”, “为国失贤则亡”(《资治通鉴》六二卷,第228页)的深刻道理。他关于人和人才的思想,贯穿在他的全部军事政治实践活动中,他在《度关山》中说:“天地间,人为贵。”(第3页)他还提出:“夫遣人使于四方,古人所慎择也。”(第34页)并认为人才“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民是保,而利合于主,国之宝也”(第112页)。

2.广开才路,识才举才

曹操多次下令求贤,公元210年(建安十五)他在《求贤令》中指出:“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贤者,曾不出闾巷,且相遇哉,上之人不求之耳。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三国志·武帝纪》)他指出人才对国家兴亡的重要性,指出任何英明的领导者,都必须有无数杰出人才的辅佐,方能成就一番大事业,尤其在国家处于中兴发展的重要时期,人才更为重要。他批评某些人对人才视而不见,见而不求。他认为人才就在闾巷之中,只是“上之人不求之耳”。这些见解,无疑是十分恳切的,他说:“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第41页)

曹操针对当时处于战争年代,人们在选才用人问题上过分重德轻才的倾向,再次下令指出:“今天下得无有至德之人放在民间,及果敢不顾,临战力敌,若文俗之吏,高才异质,或堪为将守,负污辱之名,见笑之行……其各所知,勿有所遗。”(第48页)曹操“知人善察,难眩以伪”,能抓住人的政治本质,善辨真伪,任何狡诈虚伪的人,难逃他的观察判断,他亲自“拔于禁、乐进于行阵之间,取张辽徐晃于亡虏之内,皆佐命立功,列为名将,其余拔出细微,登为牧守者,不可胜数,是以创造大业,文武并施”(《三国志·武帝纪》)。

3.治平尚德行,有事赏功能

曹操的人才思想,概括起来就是爱才、识才、求才、举才、惜才,并且亲自选拔人才,善用人才,其中最富特色的是用其所长,不求全责备。他根据当时国家处战乱时期,攻城拔地,克敌制胜,创功立业的特点,明确提出,战乱时期与和平时期对人才的德才要求,应有所侧重。在和平时期,应重德行,必须德才兼备,而在战乱时期,应以战功。能力作为任用和赏赐的主要依据,尤其对人的一些无关大节的缺点,不必苛求。曹操在《论士吏行能令》中指出:“未闻无能之人,不斗之士,并受禄赏,而可以立功兴国者也。故明君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斗之士,治平尚德,行有事赏功能。”(第32页)德与才的关系,不能抽象地静止地看待。司马光说得好,“德为才之帅,才为德之资”。陈毅指出德要通过才表现出来,才要为德服务。那些什么都不干,什么都不会干的人,工作上毫无建树,虽然不能断定他的德就不好,但也不能指望这些人去干事业。在历史大变革的时期,在德才兼备的原则下,应当选拔起用锐意进取、敢于创新的人才,开创新局面,成就新事业。

曹操人才思想的另一个特点是重视人才,他不止一次强调“唯才是举”。他说:“士有偏短,庸可废乎!有司明思此义,则士无遗滞,官无废业矣。”(第46页)他强调对人才要用其所长,不能因为有某些偏短,就废弃不用。“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第182页)。曹操还强调用好专业人才,要求用懂得和熟悉法律的人主管司法,他说:“夫刑,百姓之命也。而军中典狱者或非其人,而任以三军死生之事,吾甚惧之。其选明达法理者,使持典刑。”(第46页)

4.敬贤爱才,容才惜才

曹操非常求贤爱才。关羽兵败暂时依附了曹操,曹深爱其品德才能,礼之甚厚,“而察其心神无久留之意”,便派张辽去了解真情,关羽叹曰:“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耳。”(《资治通鉴》六三卷,第270页)曹操对于人才,即使不为己用,也要与之交为朋友。曹操在兖州举魏种为孝廉,被任命为河内太守,后兖州叛变,曹操认为“唯魏种且不弃孤也”,后报魏已经逃走,曹操说,只要你逃不到国外,我就一定能捉住你,不久,魏种被俘,曹操说“唯其才也”,释其缚而用之,仍为河内太守并兼管河北政务(《资治通鉴》六三卷,第248页)。曹操对那些自持清高,不愿出山从政的人,尊重本人意愿,也不责难。汝南王从儁,曹操还是平民时就爱其才华,王也很尊重曹操,认为曹有“治世之具”。但此人清高,官府朝廷多次聘他出山为官,他都谢绝,曹操在许昌,再次请他出任尚书,还是不就,隐居武陵,死后曹操很哀伤。曹操攻占荆州后亲临江边迎灵,改葬于江陵,表为先贤。(第158页)曹操对已逝著名贤才,也很敬重。涿郡已故中郎将卢植,曹操到涿郡,下“告涿郡太守令”,称赞卢植是“名著海内,学为儒宗,士之楷模,乃国之桢干也”, “孤到此州,嘉其余风”,令地方官为其修葺坟墓“以彰厥德”(第37、38页)。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