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赋学·辞赋研究概述·辞赋研究在港台及海外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辞赋学·辞赋研究概述·辞赋研究在港台及海外

近几十年来,港台学者的辞赋研究也取得了杰出成绩。

香港前辈学者饶宗颐先生除了楚辞学专著之外,还有《选堂赋话》。此书沿用旧赋话的体例,共54条,从屈宋赋至元明赋作了中肯扼要的评述,介绍了许多珍贵的史料,可以扩大读者的眼界。何沛雄对辞赋研究也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辑有《赋话六种》,著有《读赋零拾》、《汉魏六朝赋家论略》、《汉魏六朝赋论集》诸书。这些著作除对汉魏六朝辞赋作了评论和考证之外,还介绍了辞赋在海外的翻译和研究状况,对了解海外辞赋研究的情况极有参考价值。1992年10月,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还举办了第二届国际赋学研讨会,对促进国际学术交流,推动辞赋研究的发展,起了良好的作用。

台湾学者在辞赋研究方面也取得了很大成绩。除发表论文几十篇以外,其专著即有:张清钟《汉赋研究》,简宗梧《司马相如扬雄及其赋之研究》、《汉赋源流及价值之商榷》、《汉赋史论》,张正体、张婷婷《赋学》,许东海《庾信生平及其赋之研究》,陈韵竹《欧阳修苏轼辞赋之比较研究》,张书文《楚辞到汉赋的演变》,李曰刚《辞赋流变史》,曹叔娟《汉赋之写物言志传统》,廖国栋《魏晋咏物赋研究》。这些著作,最早的为张清钟《汉赋研究》,1977年出版;最晚的为简宗梧《汉赋史论》,1993年出版。十五年间,即出版这么多专著,可见景况之繁盛。这些著作除对辞赋作了全面研究之外,还提出了一些开创性的见解。如简宗梧《汉赋源流及价值之商榷》对汉赋瑰玮字源流的考证,指出 “早期赋篇中瑰玮的罕用字,却是写当时最通俗顺口的口语词汇”,“后经人改易,累加偏旁而成形声字”,这就形成了汉赋“瑰玮联边”的现象。又如对汉赋文学思想流源的考证,指出“汉赋的游戏意义和讽谕价值,是汉代估价辞赋的两个核心,也是体认汉赋的两个文学观念”。然后从“梁园宾客的盛况”等方面说明汉赋游戏性质产生的原因;又从“汉赋作家的职分”等方面分析了汉赋讽谕价值产生的条件; 进而探讨了这种文学观念与儒家文学观的关系及演变。这是评价汉赋的全新见解。陈韵竹《欧阳修苏轼辞赋之比较研究》将辞赋研究延伸到了宋代,也是新的开拓。

在海外,重视汉学研究的当首推日本。早在三十年代初,日本铃木虎雄《赋史大要》即已问世。此书将赋史分为骚赋时期(先秦)、辞赋时期(汉至魏晋之交)、骈赋时期(晋宋至唐初)、律赋时期(唐及宋初)、文赋时期(宋)、股赋时期(清)等六个时期,探讨了各个时期辞赋的总体特点,实际是一部分体赋学史,是有开创性的著作。至六十年代,又有中岛千秋《赋之成立及展开》问世。此书对汉赋形成的历史因素,汉赋代表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的特点,汉赋的发展演变及其与时代的关系,作了细致全面的研究。何沛雄《读赋零拾》赞誉为“视铃木虎雄之《赋史大要》,可谓后出转精”。此外,日本学者还发表了不少研究论文,可见其用功之勤且深了。

在欧美澳各国也有不少汉学家研究我国辞赋。何沛雄《汉赋六朝赋论集》介绍说:“近数十年来,我国研究辞赋的人很少,但西方汉学家翻译、研究中国辞赋的,却大不乏人。例如英国的韦理、许士、霍克思,法国的马高尼、吴德明,德国的温萨、爱克斯,美国的海陶玮、华滋生、康达维,荷兰的高佩华,加拿大的郭伯斯基,日本的铃木虎雄、中岛千秋等都有专著问世,成就出人意表。” (《汉魏六朝赋论集》217—218页)如华滋生《汉魏六朝赋选》,对赋的含义、特点及汉魏六朝赋作了概要的论述,翻译了宋玉等人的赋十四篇,还译有班固《两都赋序》、《汉志赋略叙》、左思《三都赋序》、刘勰《文心雕龙·诠赋》等赋论著作。全书论述简明,译文流畅,是英译本中难能可贵的佳作。康达维《扬雄赋研究》,收集了研究扬雄的各种资料,对扬雄其人及其赋,以客观的态度作了论述评价,认为否定辞赋的观点是“非持平之论”。外国学者研究扬雄的精审,无有出其右者。葛克威《英译庾信哀江南赋》,则介绍了 《哀江南赋》产生的历史背景,然后从源流、题材、特点三方面论述了六朝赋的成就。论源流,则追溯了《诗经》、《楚辞》与赋体发展的关系,阐述了汉赋对六朝赋的影响;论题材,则举例说明了六朝赋题材的广博;论特点,则指出六朝赋篇幅较短小而近于抒情诗,字句整齐而有文采,用典虽多,但少堆砌,无汉赋罗列名物与堆砌连绵词的缺点。然后翻译和注释了《哀江南赋》。最后还附录了多种有关资料。这部书无论翻译技巧、材料收集、文献考证、轶事辑录、背景叙述、内容分析,都翔实清晰,一丝不苟。

这里仅就我所知者言及之。即此已可见欧美学者研究我国辞赋之精深了。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