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晋文化·绪论·三晋古文化发展的三个历史层面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三晋文化·绪论·三晋古文化发展的三个历史层面

三晋古文化是山西古代文化发展的成熟形态,是我国古代最富有特色的地域文化之一,它内涵丰富,个性突出,渊源古老,遗风久远,在伟大的中华古文化中占据着特殊而重要的地位。我们沿流而溯源,把三晋古文化的发展区分为三个历史层面。

第一个层面是指三晋古文化自身的发展。它从西周初年晋国立国开始,经过春秋末年三家分晋后形成魏、韩、赵三个独立的诸侯国,直到战国末年魏、韩、赵国家被秦所灭为止。这蔓延八百余年的文化发展历程,其最辉煌的时期是春秋和战国这五百余年的发展。它具有以下两大显著特色:

其一,顺时应变的革新精神。三晋古文化主要形成于我国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春秋战国时代。当时,随着奴隶制的衰亡,封建制的确立,周王朝统治权力削弱,“周礼”受到全面冲击,呈现出“礼崩乐坏”的战乱局面。三晋古文化的崛起,适应了中国古代社会由西周奴隶制的松散统一而分裂为诸侯称雄的封建割据,进而在新的更高层次上走向中央集权的封建大一统的历史发展趋势。它属于典型的封建地主阶级文化。这个阶级的思想政治代表,于战国时代组成为法家学派。法家顺应时代需要,主张废除周礼,提倡变法革新,由此掀起了席卷华夏大地的法治思潮,以其摧枯拉朽的强大威力,涤荡着宗法奴隶制的传统积习,更以其锐不可挡的磅礴气势,开拓着新兴封建制的前进道路,充分显示了处于上升阶段的封建地主阶级生机勃勃、顺时应变的革新进取精神。

其二,兼容并蓄的开放态势。这主要表现在中原农耕文化同北方游牧文化能够相与并存、交汇、融合。当时的晋与三晋国家,尤其是晋国和赵国,“戎狄与之邻”(《左传·昭公十五年》),“戎狄之民实环之”(《国语·晋语二》),是中原华夏民族同北方戎狄民族接壤杂居的重要诸侯国。鉴于这种情况,晋国从其开国君主唐叔虞时代起,即一贯奉行“启以夏政,疆以戎索”(《左传·定公四年》)的治国方针,对戎狄民族及其文化采取宽厚包容的政策。所以,这里事实上成为多民族活动的大舞台,多民族文化的大熔炉,不同民族之间展开了全方位的文化交流,由此形成了中原农耕文化同北方游牧文化交相辉映的发展格局,呈现出鲜明的兼容并蓄的开放态势。

第二个层面是指西周初年晋国立国以前山西地区远古文化的漫长发展。这属于三晋古文化所由形成的历史渊源,称做三晋古文化之“源”。

第三个层面是指在秦汉以后,三晋古文化对于山西地区文化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和制约作用。这属于三晋古文化的遗风余韵或历史流变,称做三晋古文化之“流”。

以上三个历史层面,如同上、中、下三幅画面组合而成的历史长卷,展现了山西古代文化发展的总体概貌。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