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伯莱教育的宗教化
希伯莱教育是西方教育史上最早进入宗教死胡同的教育。
希伯莱人原来是在西亚和美索不达米亚一带的游牧民族,他们曾因洪水转徙北非的埃及。约当公元前十四世纪因不堪埃及人的虐待,遂在其酋长摩西领导之下来到巴勒斯坦,和迦南人逐渐混居起来,从此,向农业生产过渡,开始定居生活。当离开埃及时,摩西为团结众人共度难关,曾假托上帝名义,订立了法律——“十诫”,利用宗教鼓舞民族向困难作斗争。农业发展以后,慢慢出现若干奴隶制国家。公元前十一世纪,奴隶主大卫(前1013—前973)在战争和兼并之后,建成统一的希伯莱王国,后来分裂为以色列和犹太两个国家。公元前722年,以色列亡于亚述,公元前586年,犹太亡于巴比伦。犹太亡国之际,战胜者尼布甲尼撒二世掠获大批战败国的富贵之家到巴比伦,造成历史上有名的“巴比伦之囚”。沦于异邦的亡国之民依赖根深蒂固的宗教传统,以维系其坚固的团体,使其继续存在。他们认为希伯莱最为上帝眷怜的民族,终将得神之助而恢复其旧有的光荣,因而国家虽亡,仍在幻想的天佑中过生活。直到公元前538年,波斯王居鲁士来巴比伦,企图以巴比伦为进窥埃及的跳板,希伯莱人才得由巴比伦重返家园,在波斯征服者的翼羽之下,建立了宗教公社,以犹太教为立国施教之本,以耶路撒冷为都城,续继存在了若干年。很清楚,宗教在这时更成为统摄一切的精神堡垒了。公元70年,罗马帝国颠覆了这名存实亡的神权国家,犹太人便仅为民族的名称,不再是政治上的国家了。从希伯莱的历史可以看到,宗教在其中的特殊重要的地位。希伯莱的教育也和上述希伯莱政治发展的特殊情况密不可分。它自始至终以神学教育为核心,只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采用不同的手段而已。大略言之,从逃离埃及到“巴比伦之囚”以前,属于第一时期,以家庭教育为主;其后属第二时期,以学校教育为主。
希伯莱人既把信神当作天经地义,家庭教育自然以培养宗教信仰为最重要的目标,圣经是上帝旨意的代表,其崇高过于一般法律,父亲就以这些宗教经典教导子女。这种经典学习并不重知识传授,而重在宗教信仰和宗教情感的陶冶,是道德的而非理性的训练。宗教教义的学习压倒一切。希伯莱的学校是在“巴比伦之囚”之后由犹太会堂发展而来的。是直接由宗教活动的需要而来的。原来,希伯莱人被虏到巴比伦之后,亡国之情使人们逐渐集体祈祷,慢慢地形成会堂,后来儿童逐渐在会堂中学习,从而形成了最初级的学校,返回故里后,逐渐形成制度。当时,希伯莱人的信念是:必须人人受教,才能人人成为上帝的真正信仰者;必须人人成为笃诚的信仰者,才能保证民族不受衰亡的威胁,否则人们无知而德行坠落,一切希望都将成为泡影。因此,希伯莱的教育是神学的附庸。注重品德培养胜于传授知识。
希伯莱的教育以宗教教育为核心,孕育了基督教和基督教教育的种子。希伯莱教育从不曾越出神学窠臼,过于重视宗教信仰而扼制科学知识的传播,以致流于迷信而绞杀理性,陷于片面、狭碍的发展,最终才能拯救其民族的衰微,是很可悲的。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