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霉素长期遭冷遇的启示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青霉素长期遭冷遇的启示

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1881—1955),1928年在培养葡萄球菌平皿中,发现被霉菌污染的培养基周围无葡萄球菌菌落,说明这种霉菌能分泌一种杀死萄萄球菌或防止其生长的物质,后来把这种物质称为青毒素。他从实验中发现,这种对葡萄球菌杀伤能力很强的霉菌是一种普通的面包菌—青霉菌,并进而提取出青霉菌的产物—青毒素。他发现青毒素是对由萄萄球菌、链球菌、肺尖球菌等细菌引起的某些创伤感染及传染病有显著疗效的新药。这种新药比当时广泛应用的磺胺类药物疗效高得多。他把这种新药推荐给当时的一些著名医生,请他们试用,但却遭到拒绝。就这样,一个大有希望的新发现,就被打入冷宫。

后来,二次大战爆发,伤病员增加,感染严重。黄胺类药物奇缺。这时,弗洛里、钱恩等人,又想到弗莱明10多年前发现的青毒素。他们在弗莱明的基础上重新研究青毒素。经过反复实践,在临床上取得极好效果。当弗洛里再次向医生们推广青毒素时,同样遭到反对。这些医生固执地说:“我们任何时候都欢迎磺胺药。”多数制药厂也拒绝生产。直到1944年,英法联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开辟第二战场。战场扩大,战火弥漫,伤员大增,药物奇缺。而且碘胺药有时已不起作用。反而青霉素却大显神通。至此,很多医生对青霉素也刮目相看。实践中也得到官兵的一致称赞。一位将军称青霉素是治疗战伤疾病历史上的“里程碑”,他把这一情况报告给上级。得到上级支持后,青毒素才大量生产。最后,青毒素得到多数人的承认和广泛应用。弗莱明、弗洛里和钱恩三人也获得1945年诺贝尔奖金。

青毒素的发现和应用过程说明,一项新的科学成就,在初期,往往得不到多数人的承认。真理有时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认识事物需要一个过程,但对新发现、新发明采取简单否定的态度是万万不可取的。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