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里山难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梅里山难

1991年1月3日夜至4日晨,中日友好联合攀登梅里雪山队的17名探险勇士,由于某种突发性的山间灾害,不幸全部殉难于梅里雪山主峰5100米处的第3号营地上,酿成中国登山史上最大的“山难”,这也是世界登山史上罕见的惨重事件。

1990年11月27日,中日联合登山队29人到达云南省德钦县。这支队伍的核心成员是中国登山队的技术骨干,中方队长宋志义及孙维琦,日方队长是京都大学学士山岳会的气象专家井上治郎教授。云南登协也派了5人参加了这次活动。12月2日,联合登山队进入大本营位置。7日,他们打通了4500米一号营地的通路,接着13日进入5300米的二号营地,17日建成三号营地,12月25日,他们在5900米的高度跨过一座近乎直立高达10米的冰壁,建成四号营地,12月28日清晨,中日两国队员由5人组成的第一突击队从四号营地直接向顶峰发起冲击。下午13时许,突击队到达6470米高度,就在这时,天空骤变,一场猛烈的暴风雪不但遏住突击顶峰的行动,而且使能见度急速下降到只有一、二米,以至封锁了撤退的道路,就这样,突击队员们被暴风雪围困了3个小时。16时左右,宋志义决定与孙维琦二人率先冒险搜索下撤道路,当他们撤回4号营地时,已是深夜11时13分,第一次突击失败后,队员们仍对成功抱有很大希望和信心。这希望和信心压倒了对困难和危险的考虑和防备。29日,三名日本队员在四号营地整理物资,其余的人在三号营地休整。31日,中日队员从大本营向三号营地补充运输物资,日方的佐佐木哲男、清水久信也随着运输队到达三号营地。山上的队员们已制定出3日再次突击顶峰的具体方案。此时,成功梦幻把登山队所有的力量都吸引到了三号营地。2日3日都是雪天,尤其是3日的大雪,更是当地30年未见的。尽管如此也没能阻挡勇士们准备再次冲到顶峰的决心,然而三号营地三面环山上方是三条支山脊,在支山脊间堆积着终年积雪,有如巨大的固体河流悬在三号营地的上方,建营初,宋志义曾指出三号营地离支山脊太近不安全,后经中日双方商议,将营地原地后撤一百米,但这一百米也同样暴露了勇士们对雪山太子性情的了解远远是不够的。更糟的是,12月20日发生的一次小冰崩未对三号营地构成实际打击,可能起了更严重的麻痹作用。当暴风雪突如其来地向下倾泻时,那悬空的冰河,积雪终于不能重负,象脱缰的野马,排山倒海奔泻而下。据推断,1月3—4日夜间,中日联合登山队的十七名勇士就这样被百万吨冰雪吞没了。从1月6日到1月25日,救援队与暴怒的梅里雪山顽强拉锯了十余日,却由于天气恶劣始终未能接近出事现场,第一次搜索救援队就此宣告失败。从4月底到5月中旬中日联合梅里雪山搜寻调查队进行了第二次搜索调查,但同样因天气恶劣不得不使这次搜寻中途停止。

十七个人消失了,人们在悲痛和怀念中不免这样想:如果事先对困难和危险考虑的更多一些,如果三号营地的位置更安全一些,如果保存一定的后备支援力量,是不是可以避免或减轻这场惨剧呢?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