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公岭·[元]许谦》原文与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元]许谦

层峦叠嶂危相倚,乱石飘风涌秋水

寒松荒草间苍黄,照眼峥嵘三十里。

初如井底观天门,一峰巍然中独尊。

萦回百折至绝顶,俯视众岭来儿孙。

人言此山插霄汉,马不容鞭仆夫叹。

攀援何异蜀道难,气竭神疲背流汗。

熟视徐行路觉平,心宽意适步更轻。

志须预定自远到,世事岂得终无成。

我来正直穷冬月,倚秋岩前嚼松雪。

午店烟生野饭香,阳坡日近梅花发。

寄语悠悠行路人,乾坤设险君勿嗔。

胸中芥蒂未尽去,须信坦道多荆榛。

元人许谦的《冯公岭》是一首熔写景、叙事、说理于一炉的七言古诗。诗共二十四句,每四句一节,展现一幅画面。第一节描写“层峦叠嶂”的群山之景;第二节描写冯公岭巍然独立的高峻之态;第三节叙述人们攀援此山的艰难;第四节由登山的切身感受说明立志的重要;第五节写“我”冬月登山途中所见胜景;第六节再次议论,劝诫世人“勿嗔”险途。整首诗先渲染山岭的险峻,再突出登山的感受,借以揭示哲理,言近而旨远,语浅而情深,是元人诗作中偏重写意的成功之作。

对于偏重写意的诗作,元代诗评家杨载曾有如是论:“要意中带景,议论发明。”(《诗法家数》)强调了意与景,议论与描写的主从关系:意中带景,景为意设,写景为突出全诗主旨服务。这首哲理诗题为《冯公岭》,涉及的是具体的形象,似应以写景为主;但诗人的写法并不如此,而是着眼于意,以写景为手段达到揭示哲理的目的。“志须预定自远到,世事岂得终无成。”是全诗中心,也是揭示哲理的诗句。但它并不是凭空而设,而是依据了前文对山岭陡峭峻险的反复污染,依据了人们登山艰难之状的衬托,依据了诗人登山感受的引导,才使它如一盏高悬的明灯,照彻了全诗的首尾,照亮了读者的心灵:立志登山,才能胸有成竹,履险若夷,登临绝顶,世间诸事不亦同样须要立定志向,才能终有所成吗?中国古代箴言云:“有志者自有千方百计,无志者只感千难万难。”前者是生活的强者,后者是生活的懦夫。诗人强调立志的重要意义,旨在劝勉人们有志有为,知难而进,克服事业上的重重障碍,做大有作为的强者。这是高昂的强者之音,这是积极的进取精神。许谦作为一个生活在元蒙黑暗统治下的普通诗人,喊出这样的时代最强音,实在是难能可贵的。

这首诗的最大艺术特色是采用了“翻叠”的表现手法。所谓翻叠,就是在自己原来的意思之上,用否定意义的翻笔产生新意。在形式方面,包含意蕴两两反照的原意与新意,在效果上,不仅可以反复对照使诗句警动而不流于平弱,也可以用回环重叠而增加诗的层次、波澜与容量。“志须预定自远到”一句是说从事某项事业之前预先立志自然能到达高远的理想境界,后一句如顺着前一句的意思可说作:“世事终能有所成”,两句构成一种顺承关系,语气语调都很一致;但稍加品味,便能发现,这不过是将“有志者事竟成”拆开表达,缺乏新意与诗味。而许谦却能棋高一着,将原诗写作“世事岂得终无成”。后一句翻叠前一句,相反的意思两两并列,单一的意象转化为复式的意象,使人感到十分精警而意味深长,反诘的句式使诗意的表达很有力度。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