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常引·[元]刘因》原文与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元]刘因

男儿勋业古来难,叹人世,几千般。一梦觉邯郸,好看得、浮生等闲。

红尘尽处,白云堆里,高卧对青山。风味似陈抟,休错比、当年谢安!

刘因(1249—1293),保定容城(今属河北)人。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征为承德郎、右赞善大夫。未几以母疾辞归,从此再未出仕。这首词,作于刘因归隐之初,上片感叹建功立业之艰难,下片表达深山归隐之志趣。

词一开头,就以强烈的抒情语气说:“男儿勋业古来难,叹人世,几千般。”男子汉要为国家建立勋业,自古以来很难;可值得感叹的是,人世间,追名逐利的花样有着千千万万种。接着作者便用典,对前面三句的意思,加以补充和丰富。“一梦觉邯郸,好看得、浮生等闲”,当一个人大彻大悟之后,便犹如邯郸梦初醒一样,就把人生看得平常、淡漠了。觉,醒来。邯郸梦,亦称“黄梁梦”,唐人沈既济《枕中记》载,有卢生在邯郸旅店中,遇道者吕翁,吕翁以枕授生,生睡入梦,历数十年富贵繁华。及醒,主人炊黄粱尚未熟。作者把建功立业、荣华富贵,比喻为“邯郸梦”,说明作者已把这些全看破了。这就是作者向往隐居的原因。

下片,先描写他的隐居生活:“红尘尽处,白云堆里,高卧对青山。”在世俗红尘之外,在白云缭绕的深山之中,高枕无忧,自由自在。但是,表面上的隐居,古来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目的,一种是陈抟式的,一种是谢安式的。陈抟(?—989),字图南,真源人。五代后唐时举进士不第,先后隐居武当山、华山,修仙学道,服气辟谷,具有极深的气功术,世有“陈抟一觉睡千年”的夸张传说,又称之为“睡仙”。宋太宗召他入朝辅政,他飘然而至,又托辞年老飘然还山,宋太宗赐号希夷先生,是个真隐之士。谢安(320—385),字安石,晋阳夏人。少有重名,初为佐著作郎,因病辞官,隐居东山。朝廷屡诏不仕,以此抬高自己身价。时人因言:“安石不肯出,将如苍生何!”年四十,方又出仕,桓温请为司马。后一心辅晋,东晋孝武帝时,官至宰相。所以,谢安的隐居,不过是一种等待,是“待价而沽”,唐以后便称此种隐居为“终南捷径”。词的结尾二句,作者用典郑重声明,自己是一位真隐之士,决非走“终南捷径”。“风味似陈抟,休错比、当年谢安”,我隐居的风味,犹如陈抟一样,不要把我错比为当年的谢安。

古语说:“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刘因早年家贫,然非其义,一介不取。乡居教授,弟子皆有成就。公卿过保定闻名来谒,多避不见。可见其天性淡泊寡欲。后一段时期任官,封建社会的官场自然污浊。因此作者辞官之后,再未出仕。这首词,也正是刘因这种性格和经历的产品。

词中,有直接抒情,有形容描绘,也有用典比喻,语言朴素平易、流畅自然,正如刘熙载《艺概》所说的:“臞而实腴,质而实绮”。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