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宗渭《横塘夜泊》清、近代山水诗鉴赏
释宗渭
偶为看山出,孤舟向晚停。
野梅含水白,渔火逗烟青。
寒屿融残雪,春潭浴乱星。
何人吹铁笛,清响破空冥?
这首诗描写的是水乡早春的夜色。“横塘”是地名,其地不一。历代诗人歌咏江南景色,常有提及横塘者。如温庭筠: “枫叶苇花随约艇,蛤蜊菰叶梦横塘”;陆游:“横塘南北埭西东,柱杖飘然乐未穷。”据诗人的生平与诗中景致来看,此诗当是写苏州横塘。
诗一开篇先交代夜泊横塘的由来: “偶为看山出,孤舟向晚停。”这两句写得很淡,意思却不淡。一个“偶”字点出自己并非有意来欣赏横塘夜色;“看山”则进一步说明这一“偶” 出不是为赏横塘,而是为了赏山;至于“孤舟”两字当是为全诗蒙上一层特定的气氛,为后面写横塘之静、横塘之幽打上一层冷色调的底色。只有“向晚停”三字才真正是点题,把“夜泊”之意写出来。一切看来都那么偶然,那么不经意,然而这正是高手的匠心所在。有期待的美的审美效果往往令人不满足,而不经意中发现的美,意外之美,却能收到强烈的审美效果。看来,诗人是很懂一点审美心理学的,所以他有意在开篇进行了艺术的淡化。
然后再以清新俊丽的笔触突然勾绘出一幅生机勃勃、幽美动人的横塘夜色图来:“野梅含水白,渔火逗烟青。寒屿融残雪,春潭浴乱星。”四句诗,犹如剪接在一起的四组特写镜头,把残冬正在过去,新春正在到来的意蕴表现得浓烈真切。近处坡岸边,一株梅树横枝水面,白色的梅花绽满枝头,笑对一江春波。花色与水光相映,白润似玉。夜风吹过,似有缕缕幽香。诗人仅用 “含水白” 三字,就写活了临水梅枝的神态。如果说写野梅,是着力描摹她的姿容色彩,那么下一句“渔火逗烟青”则是以幽默、轻快的笔触进行拟人的描写: 夜幕下,塘上的斑斑渔火多象顽皮的孩子在跳跃着,仿佛那缕缕青烟都是渔火逗引出来的一样。这一个“逗”字极富遐想,把渔火写得活泼泼地,给“孤舟”漂荡的诗人带来温暖的情趣。诗人写野梅,写渔火多着眼于春天的诱人魅力,而“寒屿融残雪”句则是从冬春交替的总体气氛上来表现的。虽然“寒”字、“雪”字仍不免给人严冬的联想,但寒气习习中传来的却是冰雪融化的声音,这不正好又是春天的脚步么? 再看那涣涣春水映着天上的明星,水波轻漾,星光摇曳,更是透现出浓郁的春意! 春天确实来了,尽管她还带着寒气,但星星们已率先眨着可爱的眼睛跳进春水,去尽情沐浴。这一幕写得多迷人,多令人神往! 天上水中,交织一片,斑斑点点,闪烁着灿烂的星光,把横塘夜色之美渲染得意浓神足。
正当读者随着诗人的描摹也已沉浸在横塘美景之中时,诗人又把笔锋一宕,去写划破夜空的清脆笛声: “何人吹铁笛,清响破空冥?”铁笛是铁制的笛管,据说能吹出穿云裂石之声。在这样宁静优美的夜晚,忽然传来划破夜空的笛声,诗人不禁想到: 是谁在清夜吹笛呢?难道他也和我一样被横塘夜色迷住了吗?他可是我的山水知音? 那清亮悠扬的笛声偕同诗人的思绪,久久地在水面上、在夜色中回荡……。诗歌就此结束了,留下了无尽的韵味,象那笛声一样悠长。
这首诗写静谧而富有生气,描写景物不仅形象生动,而且能传达出诗人在观赏时所产生的情趣。诗人在写景时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他用 “含”描写梅枝临水的婀娜和梅花的白润娇媚; 用 “逗”形容火光与青烟相映而跳动升腾的情态,似乎它们在互相逗趣; 用“浴” 比喻星星被风吹乱的水中倒影,仿佛是星星在水波里欢快地沐浴而搅乱了水面的宁静!诗人通过景物的拟人化来表现大自然与人的亲密相通,以及他对自然之美的神会。此外,诗人还巧妙地把色彩(“白”、“青”)与光亮(“渔火”、“乱星”)、音响与画面、动态与静态有机地组合为一体,情调淡雅,韵味隽永。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