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会稽郡楼雪霁》唐山水诗|原文|鉴赏|翻译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张继《会稽郡楼雪霁》唐山水诗鉴赏

张继

江城昨夜雪如花,郢客登楼齐望华。

夏禹坛前仍聚玉,西施浦上更飞沙。

帘栊向晚寒风度,睥睨初晴落景斜。

数处微明销不尽,湖山清映越人家。

在会稽(今绍兴市)山麓松竹深处、古槐苍荫之下,有一处陵墓,相传安葬着夏代的大禹,陵侧有巍峨的殿宇,是供奉祭祀大禹之处;与禹陵遥遥相望,苎萝山下有一条清澈的山溪,传说是西施的故乡,山溪旁还留有她当年浣纱的石头。会稽的青山绿水和动人的传说,足令人留连忘返。大约在唐肃宗至德二年(757),诗人张继来越中盘桓,在一个下雪天,他和一些朋友登上了会稽城楼。

浙东的雪不似北方的严酷,而是蓬松温润的,纷纷扬扬,如同自天而落的梨花瓣。这场雪从隔夜下起,至次日向晚,渐渐停了,天地间一片白皑皑的。在这里,赏雪的诗人称自己和同游为郢客,是用了一个典故。宋玉《对楚王间》中说,楚国首都郢中有客善于歌唱《阳春》、《白雪》,由于曲调高雅,很少有人和得上来。后人以郢客比喻善于歌唱的人。然而张继在这里用这个典故,却别出新裁,不是说自己或同游如何善于歌唱,而是另有两种意思: 一是说登楼诸公兴致很高,象《阳春》、《白雪》的曲调一样高雅不群;二是借郢客的善唱《阳春》、《白雪》,暗喻他们的善于吟咏阳春白雪的美景。可以想见,几位友人乘雪登高,吟诗作歌,其乐融融。诗人举目远远望去,幽处崇山峻岭中的大禹陵墓上,雪已停了,积雪覆盖,象白玉一般; 而西施浣纱溪上,飞雪依然未停,由于相隔得远,那雪象白色的沙粉一般,细濛濛飘浮在空中。向晚的寒风吹透门窗,播散着寒意,太阳渐渐显露出来,却已快落山了。诗人收住远眺的目光,低头之时,不经意中一眼瞥见,夕阳之下,城墙上的短墙(睥睨即城上小墙),斜斜地在白雪上抹了一溜儿淡淡的影痕。浙东的雪是边下边缓缓消融。但是,夕阳消尽,残雪却未消尽,朦胧中一片片白色,散落在山顶、田野、村落的房顶上。天色暗了下来,一带鉴湖波光泛银,崇山峻岭雪色淡远,在这一片洁净的清辉里,几户疏散的农家茅舍,影影绰绰地显现于静谧的山水中。

这首诗写的是雪,而诗人的情感却也似雪一样洁白,没有一丝杂尘。在诗人轻灵的笔触点染之下,一幅清淡闲远的山水画,展现在我们面前,我们仿佛置身其中,忘却了烦恼,体会着美好的艺术享受。

唐人高仲武在《中兴间气集》中曾赞扬张继的诗风“不事雕琢、丰姿清迥”,揭示了他的诗歌自然清丽,而又含蕴深远的艺术特色,此诗可作一例。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