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庭筠·伤边将》原文与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温庭筠·伤边将》原文与赏析

温庭筠

昔年戎虏犯榆关,一败龙城匹马还。

侯印不闻封李广,他人丘垄似天山。

如题所示,此为感伤边将有功无赏而作。题一作“伤温德彝”。温德彝,大和四年(830)任河中都将,从诸道兵出征蛮戎,归途又从兴元尹、山南西道节度使温造平息兴元军叛乱,诗疑即作于此时。

诗人先濡毫大书边将的卓著功勋: “昔年戎虏犯榆关,一败龙城匹马还。”古代泛称我国西部的少数民族为戎,戎虏乃对其蔑称。榆关,古代有二,一在今河南中牟县南,一即今河北秦皇岛市之山海关,此处借指边塞重镇。龙城,汉时匈奴神圣要地,匈奴于岁五月在此大会各部酋长祭其祖先、天地、鬼神。汉武帝元光六年(前129),卫青麾军直驱龙城,获首虏七百级 多用典故,借古讽今是本诗的特色,诗中名物事迹皆不可拘泥于字面,“一败龙城”喻称我边将大获全胜。此两句以夸张的笔墨、雄豪的气势。赞颂边将面对戎虏的进犯,奋起反击,斩获至多,敌军只落个匹马逃归的悲惨下场。昔年建功如此,岂不昂首青云,扬眉吐气,痛哉快哉!

继而褒扬之笔一顿,厉扬奋发之气全敛,出之以沉痛不平之语:“侯印不闻封李广,他人丘垄似天山。”李广,西汉名将,一生与匈奴作战大小七十余次,以骁勇善战为匈奴所畏,敬称之为“飞将军”,然终不得封侯,李广曾反思平生、扼腕怅恨曰: “自汉击匈奴而广未尝不在其中,而诸部校尉以下,才能不及中人,然以击胡军功取侯者数十人,而广不为后人,然无尺寸之功以得封建者,何也?”丘垄似天山,谓建功天山,死后建冢亦似天山,系化自霍去病祁连山冢典故。霍去病乃汉武帝后族,夤缘少年得志,十八岁即领兵作战,六次出征匈奴,将西匈奴驱至祁连山以西,二十四岁病逝,汉武帝特许建冢象祁连山,以示殊恩,世以为荣。其墓在今陕西兴平县茂陵(汉武帝陵)东五百米处,土冢犹存。诗人借汉庭暗示唐朝,以李广喻比边将,醒警而形象地指责李唐王朝厚此薄彼,对一些在第一线冲锋陷阵的将领却刻薄寡恩,怨愤不平之情溢于言表,发人深省,令人惋恨!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者岂止边将,诗人亦属其列,故有此同情。纵览《温庭筠诗集 ,与此诗旨意相仿者时有可见,《赠蜀府将》云: “志气已曾明汉节,功名犹自滞吴钩。今日逢君倍惆怅,灌婴韩信尽封侯。”《苏武庙》云“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联类并读,当有助于理会此诗中的悲情恨意。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