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宋诗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②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③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④
【注释】 ①和(he贺):作诗术语,依照所和诗词的韵脚来作诗词,称之为“和”。和诗有的用原诗同一韵部的字;有的用原诗所用的字,但可前后自由;有的完全按原诗用韵的次序。②这两句比喻人生的无常。
③老僧:指奉闲和尚。新塔:指佛塔。僧人死后,建塔埋葬火化后的骨灰。无由:无从。④作者自注:“往岁马死于二陵,骑驴至渑池。”往岁,指嘉祐元年(1056)。蹇(jian剪)驴:指步履疲艰的驴子。蹇,跛足。
【译文】 人生随处飘泊好比什么?正好比那飞行途中的鸿雁,暂时歇息踏着雪地:鸿雁偶然在雪地里留下脚迹,飞走后就不知消息。老和尚已经谢世,犹可见新建的瘗骨佛塔;断垣残壁上,却再也看不到我以前的题诗。子由啊,你还记得当年困顿的情状么:路是那么遥远,人是那么疲惫,我们骑坐的病驴却在声声悲啼。
【集评】 清·纪昀:“前四句单行入律,唐人旧格;而意境恣逸,则东坡本色。浑灏不及崔司勋《黄鹤楼》诗,而撒手游行之妙,则不减义山《杜司勋》一首。”(《纪批苏诗》卷三)
清·方东树:“此诗人所共赏,然余不甚喜,以其流易。”(《昭昧詹言》卷二十)
清·吴汝纶:“起超隽,后半率。”(《唐宋诗举要》卷六引)
今·钱钟书:“‘雪泥鸿爪’是苏轼的有名譬喻之一,在宋代就有人称道(魏庆之《诗人玉屑》卷十七、蔡正孙《诗林广记》后集卷三引《陵阳室中语》),后来变为成语。”(《宋诗选注》第75页)
今·程千帆:“这篇诗前半盘旋流畅,与白居易《览卢子蒙侍御旧诗,……》一篇相似,但仍然互有短长。白诗将卢、元和自己一再并提,有回环往复之妙,则胜于苏。苏诗比喻新奇,属对工巧,则胜于白。白居易是苏轼素来敬仰的一位前辈,我们不能排除这两篇诗具有直接传承关系的可能性。”(《古诗今选》第508页)
【总案】 嘉祐元年(1056),苏轼、苏辙兄弟俩,在父亲苏洵带领下,第一次离蜀赴京应考,路过渑(mian免)池(今河南渑池县西),在县中寺庙内借宿,并在主持奉闲和尚居室的壁上题诗。嘉祐六年(1061),苏轼与苏辙在郑州分手后,再次路过渑池。苏辙有《怀渑池寄子瞻兄》诗,苏轼此诗即为和作。诗的前半部分纯为议论,用生动奇特的比喻,表示人生的短暂、不定,犹如偶留痕迹的雪泥鸿爪;后半部分则以叙事为主。以所见所闻所忆来深化“雪泥鸿爪”的感触。全篇圆转流动,一气呵成,为七律名篇。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