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词·晏幾道·思远人》翻译|原文|赏析|评点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诗词鉴赏《两宋词·晏幾道·思远人》晏幾道

晏幾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注释 ①行客:羁旅在外的游子。②飞云:诗家有冀望凭云递讯之语,然均不果,如汉徐幹《室思》诗:“浮云何洋洋,愿因通我词。飘摇不可寄,徙倚徒相思。”③归鸿:鸿雁为候鸟,每年春分后往北飞,秋分后飞回南,因称秋鸿为归鸿。旧传鸿雁可以传书。无信:没有消息。④得:语助词,此谓寄得书。⑤泪弹:弹洒眼泪。⑥“就砚”句:谓和泪濡墨。旋,已而,还又。研,磨。⑦红笺:染成红色的小幅纸张,供题诗、写信等用。

花鸟图 【清】 胡糙 故宫博物院藏

鉴赏 这是一首深秋怀人的闺情词,调名与题旨相契合,情味更浓。上阕写思念之所由生,带出寄书之盼。开篇以写景起兴,“红叶黄花”是深秋物色,满目彤红的枫叶、槭叶、黄栌叶,憔悴凋损的黄菊,交织出漫天匝地的霜晚秋意。“意”原是感秋,却被物色的苍凉萧索牵动起对远方行客的相思意;“晚”原是感暮,却因此意识到对方音讯迟迟未得的过时,时令之“晚”遂由此延伸至“千里”之遥。情知迢迢难归,因此她最冀望的无非是尺素来音,然而那被托以传书重任的千里“归鸿”却杳无讯息,就连空中之“云”亦尽已飞掠远去不留痕迹。汉徐幹《室思》诗谓“浮云”“飘摇不可寄”,魏曹丕《燕歌行》(别日何易)也叹“寄声浮云往不还”,岂是不知缥缈如云难以依凭,惟纵然渺茫,只要机会尚存,她始终抱有一丝侥幸,足见用情之深,甚至连“归鸿无信”也保留了匿于云后故暂不见的可能性。然而如今云也过尽,鸿也无信,却是当真彻底断了她的最后希望,“何处寄书得”是以问语出之的绝望哀辞。确实,除了往来千里的鸿雁浮云,怕再无何物能把心意——无论是他或她的,彼此传达了。

下阕写思念之所由遣,泪墨和情成书。终日窗前凝盼,而今希望成空,潸泫凄断,揾泪弹去,临着窗儿滑下,点点滴滴都落入了砚台里。唐孟郊《归信吟》云“泪墨洒为书”,于是她就和泪濡墨,写起了一笺明知无处寄得的书信。“渐”字意味浓厚,谓所言事情之多、所诉情意之深、所露怀念之切,别后种种缓缓写来,是由于已知无处投递故而不躁,也因为逐渐投入在那江海一般倾写不尽的相思意里,越写越是情动、越是心恸,这“写”在“红笺”上的,是墨,是泪,也是情。近人陈匪石《宋词举》评云:“‘渐’字极宛转,却激切。‘写到别来,此情深处’,墨中纸上,情与泪粘合为一,不辨何者为泪,何者为情。故不谓笺色之红因泪而淡,却谓红笺之色因情深而无,语似无理,而实则有此想法,体会入微,神妙达秋毫颠矣。”一笺书信写成这般,诚如明卓人月所言,可谓“笔则一时无色,字则三岁不灭”(《古今词统》),而个中深情,更是沉挚绵绵,萦绕不去。通篇不事辞藻雕饰而尽出以直笔朴语,明言“情深”并极尽渲染之,是小山词中并不多见的另一种新奇构思和工巧布局。(郭思韵)

集评 清·陈廷焯:“就‘泪’、‘墨’二字,渲染成词,何等姿态。”(《词则·闲情集》卷一)

唐圭璋:“此首调与题合。起韵谓对景怀人。次韵谓书不得寄,怀念愈切。换头承上,申言无处寄书而弹泪,虽弹泪而仍作书,用意极厚。滴泪研墨,真痴人痴事。末二句,不说已之悲哀,而言红笺都为无色,亦慧心妙语也。”(《唐宋词简释》)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