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鉴赏《一剪梅①·刘仙伦》蝶恋花李清照
唱到阳关第四声②。香带轻分。罗带轻分③。杏花时节雨纷纷④。山绕孤村。水绕孤村。 更没心情共酒尊。春衫香满,空有啼痕。一般离思两销魂⑤。马上黄昏。楼上黄昏。
①一剪梅,词牌名。 ②阳关,古曲《阳关三叠》的省称。亦泛指离别时唱的歌曲。第四声,有人研究唐宋的唱法,提到有叠唱,所以常听到“阳关三叠”“阳关四叠”,而根据苏东坡所称,叠唱法,是第二、三、四句各唱两次,因此真正唱时,第四句是“劝君更进一杯酒”。 ③“香带”二句,古人送别有解衣带相赠的习俗,这两句就是这种习俗的写照。 ④“杏花”句,作者化用唐代诗人杜牧《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的诗句。 ⑤离思,离别后的思绪。销魂,形容伤感或欢乐到极点,若魂魄离散躯壳。在这里指伤心到极点。
这是一首写离别相思的情词。
词的上片主要写离别之时的景与行。作者是性情中人,在离别的酒席上,词人放声高歌,一个“阳关第四声”,表达了作者不忍分别之情。“香带轻分。罗带轻分”唱者情深意浓,听者又何尝不是这样呢!轻解香带、罗带,两情相悦,却要面对分离的残酷现实。此时此刻,天、地、山、水也仿佛在为两个相爱之人的分别感到痛心无比。“杏花时节雨纷纷。山绕孤村。水绕孤村”天上细雨纷纷,地上杏花依依,它们在为两个人的分别伤心;孤独的山村被山包裹,被水环绕。然而,它们能够阻断山路,却不能拆散两颗相爱的心。在此,作者景为情写,情由景生,情与景交融在一起。
词的下片写分别之后的相思与忧愁。离别之酒分外的苦,离别之酒杯格外的重,让人不想端,没有心情端,当然也很难端起。“春衫香满,空有啼痕”衣衫上芳香还在,哭痕还在,只是心爱之人已经远去。“一般离思两销魂。马上黄昏。楼上黄昏”送别之后,一个独立小楼眺望,一个在孤寂马背上回首,“一般离思两销魂。”而这销魂,源自听了阳关曲的第四声。“劝君更进一杯酒。”更是因为喝了离别的断肠酒。
综观全词,作者隐括前人的诗词,为我所用,构成了一幅孤独、寂寞的画面,从而渲泄出词人对离愁别绪的无可奈何。
《汉书·艺文志》云:“《书》曰:‘诗言志,歌永言。’故哀乐之心感而歌咏之声发。诵其言谓之时,咏其声谓之歌。”放歌高唱是人们表达自己情感的一种方式。阳关是人们离别时所唱的曲子。无论是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还是刘仙伦的“唱到阳关第四声”乃至李清照的“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诗句中的阳关意象,都是作者不忍分别情感的写照。
●一剪梅,参见第260页相关介绍。
●阳关是阳关三叠的简称。阳关三叠究竟是怎样叠呢,其说法不一,这里介绍几种。
白居易最早给阳关三叠诗题作过注,而且他在《对酒五首之一》中说:“相逢且莫推辞醉,听取阳关第四声。”白居易的看法:“阳关三叠”只叠第三句,不是后三句。
苏东坡在《东坡志林》里说:“余在密州,有文勋长官以事至密,自云得古本阳关,其声婉转凄断,不类向之所闻。每句唱而第一句不叠,乃知唐本三叠概如此。”可以看出东坡的看法是叠了后三句。
《中国音乐词典》又有一种说法:叠的是最后一句。“《阳关三叠》,唐代歌曲,今存琴歌谱歌词,据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一诗,并有所发展,诗中有‘西出阳关无故人’句,又重复三次,故名《阳关三叠》。唐宋以来曾有多种唱法,现存琴谱有三十多个版本,共六种类型。”
大家对阳关三叠看法虽然不同,但“叠”的作用应该说是一样的。
●“杏花时节雨纷纷”。这是杜牧的诗句,也是清明时节的景色特点,更是人们心情的反映。古人描写清明扫墓的诗很多。例如:“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民间广为流传的孟姜女寻夫小曲也有:“三月里来是清明,桃红柳绿百草青;别家坟上飘白纸,我家坟上冷清清。”这些诗句都十分真切地反映了当时清明扫墓时的情景和氛围。
细雨、杏花,是自然之物,自然之景,但文人们常常以此为凭借,表达自己的情感。
蝶恋花
李清照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