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鉴赏《水调歌头①·苏轼》
丙辰中秋②,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③。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④,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⑤!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⑥。
①水调歌头,词牌名。 ②丙辰,宋神宗熙宁九年,当时苏轼在密州。 ③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 ④天上宫阙,指月宫,下句“琼楼玉宇”也是此意。 ⑤起舞二句,在月下跳舞,同自己的影子嬉戏,天上怎能比得上人间! ⑥婵娟,美好的样子,此指月亮。
苏轼的《水调歌头》,是中秋词中最著名的一首。它集中体现了作者豪放洒脱且深富哲思的词风以及他豁达乐观的的个性魅力。词的内容主要是举杯问月,抒发自己出世入世的思索,最终归结于对人间的留恋;睹月思人,抒发对弟弟的思念之情。
小序中一个“兼”字说明这首词不止是一篇怀人之作:此词不仅抒发了苏轼对弟弟的强烈思念,而且宣泄了他对时事人生的无限感慨。
词的上阕写作者举杯问月,化用李白《把酒问月》中“青天有月来几时?我欲停杯一问之”的诗句,姿态豪迈潇洒,笔势奇特。“天上宫阙”,明说月宫宝殿,暗里却指朝廷。新旧两派的明争暗斗,在苏轼看来,都有“不知今夕是何年”的疑虑。一个“归”字说明作者本是“天上人”,“不胜寒”可理解为政治上的打击,整句却又令人“直觉有仙气缥缈于笔端”,表现出苏轼脱俗超尘的清逸品质。“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意谓在这清朗的月下翩翩起舞,心无杂念,哪里还像在人间呢?苏轼以奇幻的想像,创造了一个空灵蕴藉的境界,寄意深远而幽隐,折射出他遭受挫折后内心的空虚和痛苦,与欲超越现实超越自我的内心矛盾。
下阕着重在写睹月思人,抒写对弟弟苏辙的深切怀念,写得缠绵且富于理趣。作者以“转”“低”“照”三字细腻地描写月光移动的动态,也点出怀人者及其内心的伤感。接着抒写内心的愤懑,月圆本应没有什么遗憾吧,为什么偏偏在别人离别之时又亮又圆?下句作者终于悟出,“月圆人未圆”是普遍的现象,人间的缺陷也是普遍的现象。最后,作者以豁达之情表达了对弟弟的祝愿:只愿我们都能健康长在,即使远隔千里,却能共同欣赏这美丽的月光。明月皎皎照彻天上人间,天上是孤寒一片,人间是相思无眠,种种感情交融于月光之下,顿成千古绝唱。
整首词特点之一是言情婉转。上片中“我欲”“又恐”“何似”的三次转折,将诗人出世入世的复杂情感婉转写出;下片“不应”两句写恨,“人有”两句写解脱,从而推出最后的愿望来。特点之二就是紧扣一个“月”字:把酒问月,起舞弄月,无眠对月,因别恨月,千里共明月,全词如皓月千里,一片明净,境界高旷。
唐宋诗词中月的意象,可写悲,如刘禹锡的“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是作者在秦淮河畔对历史的浩叹和追思;可写欢,如李白诗中“眉目艳皎月,一笑倾城欢”,写女子的美丽胜过皎洁的月亮;可写离,如白居易的《长相思》:“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用最浅显通俗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思妇盼归图;也可写对聚合的美好期盼,如苏轼的名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又名《元会曲》《凯歌》《台城游》《水调歌》。相传隋炀帝曾作《水调歌》,唐代将它演变为大曲,“歌头”当为其中序的第一章。双调,九十五字,押平声韵。宋代于上下阕中的两个六字句,多兼押仄声韵。也有句句通押同部平仄声韵的。宋人填此调,于上片起首两句及五、六两句,下片第六、七两句,多用对偶。
开豪放词风的苏轼还有一篇雄奇奔放的作品,风采与前首不相上下。
水调歌头
快哉亭作
苏轼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长记平山堂上,倚枕江南烟雨,渺渺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全词通过描绘快哉亭周围壮阔的山光水色,抒发了作者旷达豪迈的处世精神。上片描绘的景色,展现出一片苍茫阔远的情致,呈现一种空灵飞动的风格。下片涛澜汹涌中一个渔翁驾着一叶小舟,在狂风巨浪中掀舞。这位白头翁的形象,其实是东坡自身人格风貌的一种象征。他以“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这一惊世骇俗之语结语:说明一个人只要具备浩然之气,就能超越凡俗,坦然自适,在任何境遇中,都能享受到无穷快意的千里雄风。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