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念奴娇·朱熹》翻译|原文|赏析|评点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诗词鉴赏《念奴娇·朱熹》用传安道和朱希真梅词韵

用传安道和朱希真梅词韵

临风一笑,问群芳谁是,真香纯白。独立无朋,算只有、姑射山头仙客。绝艳谁怜,真心自保,邈与尘缘隔。天然殊胜,不关风露冰雪。  应笑俗李粗桃,无言翻引得,狂蜂轻蝶。争似黄昏闲弄影,清浅一溪霜月。画角吹残,瑶台梦断,直下成休歇。绿阴青子,莫教容易披折。

①念奴娇,词牌名。  ②临风,迎风;当风。  ③姑射山,山名。  ④殊胜,特别优美。

⑤弄影,谓物动使影子也随着摇晃或移动。  ⑥画角,军中用的号角。  ⑦瑶台,神话传说中神仙所居之地。梦断,犹梦醒。  ⑧绿阴青子,指青青的果子。

这是一首咏梅词作。借梅花抒发了自己在官场上失意的激愤之情和寻求超现实、超社会生活的清高孤傲的情怀。

上片赞美梅花的“真香纯白”、绝艳殊胜的品格。迎风笑问:百花群芳当中谁最纯香洁白?是无与伦比的、深处与尘世隔绝的姑射山上的仙客,那就是独立无朋的梅花,在寒风冷露、冰天雪地的严酷环境中,傲然怒放,真心自保,以令人怜爱的绝艳美丽身姿展示出天然殊胜的景观。词人表面赞美梅花品格,实际上是在表白自己的心迹:在朝廷昏庸腐败、自身遭受排挤的情形下,依然保持着清高孤傲的情怀,决不妥协。

下片写桃李的粗俗轻狂,与梅花的品格形成鲜明的对比。“应笑”二字蕴含了词人极其深刻的思想情感,那是对朝中像“俗李粗桃”的人的嘲笑、讽刺。“俗李粗桃”没有别的本事,只会招引“狂蜂轻蝶”,卖弄风情,在黄昏中,于霜月映照下的清浅的溪水里倒映自己粗俗的倩影。“画角吹残,瑶台梦断,直下成休歇。”这是词人的想像,词人一心想为国家效力,推行自己的“经界”思想,终于未能推行,这就如同军中奋进的号角将息,“瑶台梦断”一样,美好的梦想化为泡影。“绿阴青子”指青青的果子。“莫教容易披折”,是说不要披折了树木的枝干呀!“绿阴青子”是代指朝中昏庸之人。结句实际上是对朝中昏庸之人的警告。

●念奴娇,参见第92页相关介绍。

●朱熹的主要思想:朱熹认为在超现实、超社会之上存在一种标准,它是人们一切行为的标准,即“天理”。只有去发现(格物穷理)和遵循天理,才是真、善、美。而破坏这种真、善、美的是“人欲”。因此,他提出“存天理,灭人欲”。这就是朱熹客观唯心主义思想的核心。1190年朱熹知福建漳州,时值土地兼并盛行,官僚地主倚势吞并农民耕地,而税额没有随地划归地主,至使“田税不均”,失地农民受到更为沉重的剥削,阶级矛盾激化。为此,朱熹提出“经界”,即核实田亩,随地纳税。这一建议势必减轻农民负担,损害大地主的利益,所以遭到后者的强烈反对。“经界”终于未能推行,朱熹愤怒不已,辞职离去,以示抗议。

前词《念奴娇》主要选取了梅花和桃李两个意象,运用对比的手法形象鲜明地勾画了两个意象的不同特征,抒发了清高孤傲的情怀,梅,一直都是诗人的钟爱。

汉宫春 梅

晁冲之

潇洒江梅,向竹梢稀处,横两三枝。东君也不爱惜,雪压风欺。无情燕子,怕春寒、轻失花期。惟是有、南来归雁,年年长见开时。  清浅小溪如练,问玉堂何似,茅舍疏篱?伤心故人去后,冷落新诗。微云淡月,对孤芳、分付他谁。空自倚、清香未减,风流不人知。

此词咏梅之孤高与环境冷落而有所寄意。词中选取一系列色淡神寒的意象,勾勒一幅水墨画,梅花骨格精神给人以清高拔俗之感。全词风格疏淡隽永,句格舒缓纡徐。

起首一句,以修竹作陪衬,极言野梅品格之孤高。二、三两句,极写梅的孤洁瘦淡。以下二句就势写梅之不得于春神,更为有力:“东君也不爱惜,雪压风欺。”梅花是凌寒而开,其蕊寒香冷,不仅与蜂蝶无缘,连候燕也似乎“怕春寒、轻失花期”。一言“东君不爱惜”、再言燕子“无情”,是双倍的遗憾。“惟是有”一转,说毕竟还有“南来归雁,年年长见开时”,其词若自慰,其时无非憾意,从“惟是有”的限制语中不难会出。这几句,挥洒自如,灵动飞扬,笔力不凡。

下片化用林逋咏梅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写野“江梅”的风流与冷落。

过片三句言“清浅小溪如练”,梅枝疏影横斜,自成风景,虽村野(“茅舍疏篱”),似胜于白玉堂前。“伤心”两句感叹“梅妻鹤子”的诗人林逋逝后,梅就失去了知音,“疏影横斜”之诗竟成绝响。“微云”三句,以问句的形式,言林逋逝后,即有“微云淡月”,暗香浮动,也无人能赏,只不过孤芳自赏而已。结尾三句,以拟人化的手法,将梅之孤高自许的风流标格推向高潮,从而收束全篇,造成余韵深长。含蓄蕴藉的艺术效果。

以上两首词中都选用了梅花的意象。朱熹词中,作者主要选取了梅花和桃李两个意象,运用对比的手法形象鲜明地勾画了两个意象的不同特征,并且咏物不拘泥于物,不局限于表面的描写和刻画,在贴合其形象本身的描摹中能蕴含自身思想情怀的深层意蕴,不失为宋词艺苑中的一株奇葩。

争似黄昏闲弄影,清浅一溪霜月。

画角吹残,瑶台梦断。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