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临江仙与刘拐·王以宁》翻译|原文|赏析|评点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诗词鉴赏《临江仙与刘拐·王以宁》

闻道洛阳花正好,家家遮户春风。道人饮处百壶空。年年花下醉,看尽几番红。  此拐又从何处去,飘蓬一任西东。语声虽异笑声同。一轮清夜月,何处不相逢。

①临江仙,词牌名。  ②闻道,听说。  ③飘蓬,飘飞的蓬草。比喻飘泊无定。

这是一首赠别词,表达了两人之间的深厚感情。

词的上片写赏花之景。“闻道洛阳花正好,家家遮户春风”。暖风吹,春天到。万紫千红,百花盛开。洛阳牡丹,更是天下奇观。在洛阳花开正好时节,迎来天下客。“道人饮处百壶空”。花的主人,殷勤备至,沏茶斟酒,盛情款待。赏花之人,络绎不绝,赏花饮酒,谈天说地,其乐融融。家家户户,城里城外,到处是一番热闹的景象。“年年花下醉,看尽几番红”。花引人,人恋花。年年花开不断,年年人看不厌。人流之中,词人是其中之一;赏花之时,作者陶醉其中。

词的下片抒分别之情。人生聚散两依依。“此拐又从何处去”,一声普通的询问,浸透着作者的十分关心,百分惦念,千分不舍,万般无奈。“飘蓬一任西东”。人生就像浮萍,人生就如蓬草,在风中雨中,漂泊不定,自己又怎能说得清?“语声虽异笑声同”。话不同,心相通,笑声之中包含着相同的感情。今日分别后,虽然会你西我东,但我们可以把思念之情寄寓明月,我们的心时时相通。“何处不相逢。”既是作者对朋友的劝慰,也表现了词人的豁达。

综观全词,境界开阔,语言轻松,感情真挚,豪迈之情尽在其中。

蓬,两年生草本植物,叶像柳叶,边缘有齿,随风飞舞。因而常被文人用来比喻人生的漂泊不定。例如杜甫“飘蓬逾三年,回首肝肺热”。曹植的“风飘蓬飞。载离寒暑”。王以宁的“此拐又从何处去,飘蓬一任西东”。在诗词中,蓬作为一种意象,融入了作者的感情,代表着漂泊的人生。

●王以宁(1090~1146),一名以凝,字周士,湘潭(今属湖南)人。王以宁是南宋词坛豪放派重要作家之一,与当时著名的辛弃疾、张孝祥等一样,他的词反映了宋朝“靖康之耻”前后的时艰国难,寄托了一代正直、有良知的知识分子的悲愤、理想和追求。一生著有《王周士词》《收公集》等,《全宋词》收其词数十首。《四库全书目提要》谓“以凝词句法精壮”“绝无南宋浮艳虚薄之习”。

代表词作:《水调歌头·岁晚橘洲上》《满庭芳·山耸方壶》《蓦山溪·平山堂上》《念奴娇·天工何意》《鹧鸪天·昔有书生荐寿杯》《临江仙·眼看西园红与紫》《浣溪沙·艾胜迎薰寿缕长》等。

●临江仙,参见第73页相关介绍。

●王以宁是一名力主抗金的爱国者。1125年金兵南侵,次年王以宁应宋钦宗召奉前往鼎州调集兵马,北援太原,立功而授京畿提刑,赴京之初,上书御史中丞何栗云:“方今天下,有甚忧者五,请为阁下略言之:盗贼充斥,一可忧;奸雄跋扈,二可忧;夏人陆梁,三可忧;契丹复振,四可忧;金国旅巨,五可忧。”抗金名将李纲十分敬重王以宁的谋略、胆识和忠心,他在河北、河东路宣抚使任时,邀王以宁为帅府参谋入幕。在此期间,王以宁曾夜袭金营,焚寨夺粮,严重地挫金锐气。也曾独闯金营而擒敌百余人,表现了其非凡的胆略。李纲遭诬被贬后,王以宁也被贬长沙。

靖康之耻后,李纲重起任宰相,王以宁即被任为枢密院编修官兼京西制节使,从此转战南北,累建奇功。他一生沉浮宦海与军旅,这在他丰富的词章中得到充分体现。

人生有聚就有分。聚固然让人欣喜,分不一定就要伤心。每一次的分别,又意味着明天的再次重逢。

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这首送别诗,寓离情于写景。“故人西辞黄鹤楼”,点出送别的地点,告诉了读者孟浩然要去的方向,而且起首就交代了两个人的关系。“故人”要远行,怎么叫人不伤心。“烟花三月下扬州”。暮春时节,柳绿花红,烟雾迷蒙。而此时老朋友乘着小船,顺江而下,直奔扬州。黄鹤楼上,李白注目远眺。“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他目送孤帆远去,最后浩浩荡荡的江面只有滔滔的一江春水,再也看不到故人的影子了。

这首诗,作者以绚丽斑驳的烟花春色和浩瀚无边的长江为背景,极尽渲染之能事,绘出了一幅意境开阔、情丝不绝、色彩明快、风流倜傥的诗人送别画。“烟花三月下扬州”真乃“千古丽句”。友人纵然离去,但终有相见的那一天。即使远隔千山万水,朋友的心相连。正如王以宁所说:“一轮清夜月,何处不相逢。”

一轮清夜月,何处不相逢。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