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七言诗·春夜》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王安石《七言诗·春夜》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王安石

金炉香烬漏声残,剪剪清风阵阵寒。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

【原诗今译】

金炉里插香燃尽更深夜阑,

晚风料峭带来了阵阵春寒。

撩逗的春色令人欲睡不能,

月光移动,花影印上栏杆。

【鉴赏提示】

王安石在写给他朋友俞秀老的诗中曾这样写道: “君诗何以解人愁,初日红蕖碧水流。”由此可见,王安石对于诗不仅崇尚一种静穆淡远、自然流丽的风格,而且还要求诗必须富于独创性,要像“初日红蕖”和“碧水”那样,“虽终古常见而光景常新”(李德裕《文章论》)。受这种诗论的影响,王安石的诗往往出语不凡,构思别致,清新婉丽,饶有情致。这首七言绝句《春夜》便堪称为较有代表性的一首。

首先,从取材的角度来看,这首诗虽然只是描写春景,但它既没有像一般诗人那样仅仅描写鲜花翠柳,煦日和风,也没有着意去表现春回大地、万象更新的景象,只是别出心裁地选择了一个寂静冷寞的春夜,而且是一个更深夜阑、即将黎明的瞬间。这样的选择,不仅能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恋春之情:即春景的美好,使人白天观之不足,晚上也舍不得轻易入睡,一直看到了“金炉香烬漏声残,剪剪清风阵阵寒”的黎明时分,仍发现了“月移花影上栏杆”的迷人景色,仍然“眠不得”。同时,也能引起读者的美好联想:月色朦胧的黎明时分春景尚且如此的迷人,而当第二天,在暖融融的春阳的照耀下,万物都着上了春的色彩的时候,春景又该是多么美好啊!

其次,从作者的艺术构思来看,这首诗虽然着意要描写春景的美好,但却并没有一开始就把春景之好表现出来,反而用了“金炉香烬漏声残”“剪剪清风阵阵寒”等句子把自己爱春、惜春的感情深藏起来。“香烬”“声残”“清风”“寒”等字眼儿,似乎描写一个残破的景象更为合适,作者把它们用在这儿,不仅暂时把读者弄得摸不着头脑,而且还为后文起了“蓄势”的作用,其文心之曲,令人叹为观止。紧接着,诗的第三句还不肯轻易点破,明明是爱春,却故作反语,说“春色恼人”! 明明是作者贪恋春景舍不得去睡觉,他却抱怨“春色”搅得他无法入睡,是爱春还是怨春,一时真让人捉摸不透!直到最后,作者才不紧不慢地说破理由:原来,他一直在等着看“月移花影上栏杆”的优美景致啊!这一句,如重压千斤的“秤锤”,它既承顺前文,轻轻地点出了时间已经很晚,月亮甚至都偏西了,又跳出了前文,寥寥数语,创造出一个无比洁美、使人一下子就能陶醉其中的境界;它既悄悄地揭出了所谓“春色恼人”,使作者“眠不得”的原因,同时又把“香烬”“声残”“清风”“寒”等让人解不透的词做了明白的注释:原来,作者是为了贪看“月移花影上栏杆”的优美景色而不顾时间晚、清风寒啊! 至此,这些用来表现残破景象的词语与“月移花影”的境界便和谐地统一起来了。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