骈文《进学解》原文|翻译|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国子先生晨入太学〔2〕,招诸生立馆下,诲之曰:“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3〕。方今圣贤相逢〔4〕,治具毕张〔5〕,拔去凶邪,登崇畯良〔6〕。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7〕,爬罗剔抉,刮垢磨光〔8〕。盖有幸而获选,孰云多而不扬〔9〕?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10〕;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

言未既〔11〕,有笑于列者曰〔12〕:“先生欺余哉!弟子事先生,于兹有年矣〔13〕。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14〕。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15〕。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16〕。先生之业,可谓勤矣。抵排异端,攘斥佛老〔17〕。补苴罅漏,张皇幽眇〔18〕。寻坠绪之茫茫,独旁搜而远绍〔19〕。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20〕。先生之于儒,可谓有劳矣。沉浸浓郁,含英咀华〔21〕,作为文章,其书满家。上规姚姒,浑浑无涯〔22〕,周诰殷盘,佶屈聱牙〔23〕,《春秋》谨严,左氏浮夸〔24〕,《易》奇而法〔25〕,《诗》正而葩〔26〕。下逮《庄》、《骚》,太史所录,子云、相如,同工异曲〔27〕。先生之于文,可谓闳其中而肆其外矣〔28〕。少始知学,勇于敢为;长通于方,左右具宜〔29〕。先生之于为人,可谓成矣〔30〕。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跋前踬后,动辄得咎〔31〕。暂为御史,遂窜南夷〔32〕。三年博士,冗不见治〔33〕。命与仇谋,取败几时〔34〕。冬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头童齿豁,竟死何裨〔35〕?不知虑此,而反教人为!”

先生曰:“吁!子来前。夫大木为杗,细木为桷,欂栌、侏儒,椳、、扂、楔〔36〕,各得其宜,施以成室者,匠氏之工也〔37〕。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马勃,败鼓之皮〔38〕,俱收并蓄〔39〕,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登明选公,杂进巧拙〔40〕,纡余为妍,卓荦为杰〔41〕,较短量长,惟器是适者〔42〕,宰相之方也。昔者孟轲好辩,孔道以明,辙环天下,卒老于行〔43〕。荀卿守正,大论是弘,逃谗于楚,废死兰陵〔44〕。是二儒者,吐辞为经,举足为法〔45〕,绝类离伦,优入圣域〔46〕,其遇于世何如也?今先生学虽勤而不繇其统,言虽多而不要其中,文虽奇而不济于用,行虽修而不显于众;犹且月费俸钱〔47〕,岁靡廪粟〔48〕,子不知耕,妇不知织,乘马从徒〔49〕,安坐而食,踵常途之促促,窥陈编以盗窃〔50〕;然而圣主不加诛,宰臣不见斥,兹非其幸与!动而得谤,名亦随之;投闲置散,乃分之宜〔51〕。若夫商财贿之有亡,计班资之崇庳,忘己量之所称,指前人之瑕疵〔52〕,是所谓诘匠氏之不以杙为楹,而訾医师以昌阳引年,欲进其豨苓也〔53〕。”

【注 释】

〔1〕进学:指进入太学,也就是说,作者自己作国子博士时,每天到太学工作。 解:解说,解释。一说,进学的意思是使学业有所进益。解是辩解。

〔2〕国子:属于中央学校的学生,即太学生。 先生:指博士,即太学生的教师。一说,国子先生,即国子博士。国子博士是官名,国子先生是称呼。 太学:唐代的国子监,下分七个“学”,即国子学、太学、广文馆、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等。这里的“太学”即国子监。

〔3〕“业精”二句:业,指所学的科目。此二句言,学业的精通在于勤勉,而它的荒废则由于嬉戏。 随:随便,指随声附和,不动脑筋。

〔4〕圣贤:圣,指皇帝。贤,指宰相。

〔5〕治具毕张:治具,法令。《史记·酷吏列传》:“法令者,治之具。”也泛指一切规章制度。 毕张:全部摆开。

〔6〕“拔去”二句:凶邪:指恶劣的人。 登崇:提拔。 畯:同“俊”,畯良:指好的人才。

〔7〕“占小善”二句:占,据有。 小善,小的长处。 率:大率,大都。 以,原作“一”,据别本改。 录:录取使用。 名:占有,具有;一艺:任何一种技艺;名一艺,即能通任何一艺。 庸:用,指被使用。

〔8〕“爬罗”二句:爬罗,爬疏网罗,挑选抉择,即指搜罗选拔一切人材。 刮垢磨光:刮去污垢,磨出光亮。指对人才的教育培养。

〔9〕“盖有幸”二句:选:选用。 孰云:谁说。 多:指搜罗人才之多。 不扬:不被提拔。此二句言,大概有实无才能而也侥幸被选用的,但绝没有因为人才多,就使真有才能的人,被埋没而不录用的。

〔10〕有司:主管的官吏。古时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

〔11〕既:完,终。

〔12〕列:行列,指诸生站立的行列。

〔13〕于兹:到现在。

〔14〕“先生”二句:吟:吟诵。 六艺:即六经,指《书》、《诗》、《礼》、《乐》、《易》、《春秋》。此二句言,先生遍读六经和诸子百家之书。

〔15〕“记事者”二句:记事者,指史籍之类。 纂言者:指学术论著。 钩:探索;钩其玄,指探索书中的微言妙义。

〔16〕“焚膏油”二句:焚,点燃。膏油,指灯油。 继:继续。 晷:指日光。 兀兀:专心不旁顾的样子。 穷年:终年。

〔17〕“抵排”二句:抵排,抵触排斥。 异端:指邪说,此处指下文的佛老学说。 攘斥:排斥。其说见《原道》和《论佛骨表》。

〔18〕“补苴”二句:苴(jū),草垫,此处用作动词,填塞的意思;补苴,即填补。 罅:(xià):同“隙”,罅漏,此处指旧有儒家学说中的缺漏。 张皇:张大,伸明。 幽眇:幽深隐约,此处指旧有儒家学说中的要言深义。此二句言,儒家学说中有漏洞,不完备的地方,加以弥补充实;有不明显和不易懂的地方,则加以解释说明。

〔19〕“寻坠绪”二句:坠,失坠。绪,前人未竟的功业。坠绪,此处指已经失传的儒家道理,韩愈《原道》:“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文武以是传之孔子,孔子以是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 旁搜:指普遍地、广泛地从各地搜求圣人的遗绪。 远绍:远继。指远继孔子、孟轲的事业。

〔20〕“障百川”二句:障,阻拦。百川,一切江河。 东之:使水向东流。此处比喻引导百家之说归入正轨。 狂澜:狂猛的浪涛。 倒:倾倒,指波涛冲决倾倒。此处比喻挽转来势凶猛的异端学说。

〔21〕“沉浸”二句:沉浸,潜心,深深地体会。 郁:本指香味浓厚。此处指书中精美的成分。含咀:指含味咀嚼。英,华:均指范。此处指细细体味书中的精华。

〔22〕“上规”二句:规,模仿,学习。 姚:虞舜的姓。 姒:夏禹的姓。 姚姒:指《尚书》中的《虞书》和《夏书》。 浑浑:深大的样子。扬雄《法言·问神》:“虞之道浑浑尔。” 涯:边际。

〔23〕“周诰”二句:周诰,指《尚书》中的《大诰》、《唐诰》、《酒诰》、《洛诰》之类,乃周代的文告。 盘庚:指《尚书》中的《盘庚》三篇。 佶屈:曲折。 聱牙:口齿不顺利。此二句言,周文章的古奥艰涩,读着不顺口。

〔24〕“春秋”二句:春秋,指《春秋》。它的字句极其简单,但寓褒贬,故说“谨严”。 左氏:指《春秋左氏传》,书中叙述的内容铺张夸大,有许多地方超出了经的范畴,故言“浮夸”。

〔25〕易:指《易经》,乃古代占卜的书。 奇:指卦的变易。指用幻象来说明问题,如“龙战于野”、“载鬼一车”之类。 法:定则。此句言,《易经》虽多变化,却有一定的法则。

〔26〕诗:指《诗经》。 正:醇正。《论语·为政》:“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葩:花。此处比喻文采丰富。

〔27〕“下逮”四句:庄:指《庄子》。骚:指《离骚》。 太史所录:汉代太史所录的,指《史记》。 子云:汉代扬雄的字,此处指扬雄所著的书,如《太玄》、《法言》。 相如:汉代司马相如,曾作《子虚赋》、《上林赋》等。 同工异曲:本指乐士所秦曲调不同,而工妙相等。此处是说,以上所举的各种著作,论成就有许多相同处,论风格有许多差别处。

〔28〕闳(hóng):宽阔。 肆:开展。 中:指文章的思想内容。 外:指文章的形式。此句言,文章的内容博大精深,文辞奔放畅达。

〔29〕“少始”四句:长:年长。 方:指学术,道理。此四句言,自幼为人,即敢作敢为;到了通达道理之后,更能适应事物。

〔30〕“先生”二句:与人:与上文“为文”相对。 成:指达到了《论语·宪问》所谓“成人”地步。

〔31〕“跋前”二句:跋,践。 踬:阻碍。 咎:罪过。《诗经·逐风狼跋》:“狼跋其胡,载踬其尾。”是说狼前进即踩其胡(项下悬肉),后退则踏其尾。此二句言,自己的遭遇坎坷,动不动就获罪。

〔32〕“暂为”二句:窜:逐。被贬斥。南夷:指潮州一带地方。韩愈于贞元十八年(802,或言十九年)作监察御史,因上表谏迎佛骨,被贬为潮州刺史。

〔33〕“三年”二句:三年,一本作“三为”,韩愈任博士凡四次,也不止三年。此处为概举成数。 冗:闲散。 不见治:不见治绩,既无所建树。

〔34〕“命子仇”二句:命,命运。 仇,敌人,谋:相伴,相合。 取败:倒霉。 几时:指随时随刻。此二句言,命运与仇敌扩交道,随时遭受挫折。

〔35〕“头童”二句:童,发秃。 豁:牙齿脱缺。 竟死:到死。 何裨:有何补益。

〔36〕“夫大木”五句:杗(máng):大梁。 桷(jué):椽。 欂栌(bó lú):柱的方木,即斗栱。 侏儒:指侏儒柱,梁上的一种短小的支柱。 椳(wěi):门户的枢轴。 (miè):门阃,两扇门间的竖闩。 扂(diàn):门键,门插棍。 楔:楔子,塞紧脱缝或从旁支撑的斜木。

〔37〕匠氏:工匠。

〔38〕“玉札”四句:玉札,药用的玉类。一说即地榆。 丹砂:即朱砂。 赤箭:一种药草,红色,形似箭杆,上端有花。一说即天麻。 青芝:一名龙芝,灵芝的一种。 牛溲:牛的尿。 马勃:一种草药,又名马屁菌。 败鼓之皮:破烂的鼓皮。

〔39〕俱收并蓄:即兼收并蓄。以上几句言,各种药材,不分贵贱,良医均用来治病。

〔40〕“登明”二句:登,选;指提升录用。 明、公:指用人公平合理。 杂进:搀杂着录用。 巧拙:指被录用之人技能之优劣。 杂进巧拙:巧的拙的都予以录用。

〔41〕“纡余”二句:纡余,屈曲的样子。此处指为人和缓。卓荦:指才干突出。

〔42〕器:指人的材质。 适:合用。此句言,选用人才,各按其才能所适合的工作来安排。

〔43〕“昔者”四句,孟轲:即孟子。 好辩:好与人辩论。他曾说:“余岂好辩哉,余不得已也。”(见《孟子·滕文公下》) 孔道:指孔子的道理,即儒道。 辙:车辙。 环:环绕。 卒:终于,结果。老:年老而死。以上四句言,孟轲与人辩明了儒道,走遍了各国,结果无人用他,而在奔走中死去。

〔44〕“荀卿”四句:荀卿,赵人,游学于齐,乃襄王时著名的学者。后受到谗害,逃往楚国。楚春申君任他为兰陵令。春申君死,荀卿也被废,住在兰陵而死。 正:醇正。 守正:指信守孔子之道。韩愈所谓“大醇小庇”者,盖亦指此。 大论:指他的学术议论。 弘:发扬。

〔45〕“吐辞”二句:吐辞,指立论。 经:经典。 举足:指行动。 法:规范。此二句言,孟轲和荀卿的言论,成为经典性的著作,他们的行为成为后人效法的榜样。

〔46〕“绝类”二句:绝、离,都是不同的意思。 类、伦:均为同类,同辈。 优:足够。 圣域:圣人的境地。此二句言,孟轲与荀卿与众不同,已完全进入圣人的境地。

〔47〕“今先生”八句:繇:同“由”。 统:道统。 要:恰当、恰合。 中(zhòng):关键之处,要害之处。 行:行为。 修:有修养。

〔48〕岁靡廪粟:岁,每年。靡,耗费。廪粟,指俸米。

〔49〕乘马从徒:乘马,指出门骑马。从徒,指有随从的人跟随着。

〔50〕“踵常途”二句:踵,脚跟,此处用作动词,走。常途,平常的道路。 促促:拘谨的样子。 窥:看。 陈编:陈旧的书籍。 盗窃:指偷袭古代的理论。此二句言,拘谨地按常规走路,袭取古代说法而无创见。

〔51〕“动而”四句:此四句言,由于自己有所作为而受谤,名声也因而被毁;自己又没有什么成绩,被放在闲散的岗位上,也实在是应该的。

〔52〕“若夫”四句:财贿:钱财,指俸禄。 亡:同“无”。 班资:官阶资格。庳:同“卑”,崇庳,高低。 己量:自己的分量,能力。 所称:所符合的标准。 前人:指在自己前面的人。 瑕疵:缺点。这四句言,那种商度俸钱的多少,计较官职的高低,不管自己实际能力的大小是否符合标准,专去挑剔别人的毛病。

〔53〕“是所谓”三句:诘:责备。 杙(yì):小木橛。 楹:柱子。 訾(zǐ):指责。 昌阳:即昌蒲,一种草药名,有健身补养的作用。 引年:保身延年。 豨苓:又名猪苓,一种草药名,有利尿治渴的作用,与昌阳作用相异。结尾三句承上四句言,自己没有什么成就做这小官,已然算侥幸了。如果计较官职高低,那就是质问工匠为什么不用小木橛做柱子,指责医师为什么不用猪苓代替昌蒲作延年益寿的药。这都是用反语来解嘲的话。

【赏 析】

韩愈作此文时,自以“才高”而屡遭贬斥,于是摹仿汉代东方朔《答客难》、扬雄《解嘲》一类文章,设为学生对他的遭遇不平提出疑问,作者再作解嘲式的解答。这样不仅表达了自己不得重用的不满,也提出朝廷应该“拔去凶邪,登崇畯良”的意见,此乃作者的一贯主张。

在行文方面,韩愈是韵白相间,骈散结合,融合了辞赋、骈文、古文的长处,使文章颇具气势和节奏感。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