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维崧·齐天乐》原文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陈维崧·齐天乐》原文赏析

辽后妆楼

洗妆楼下伤情路,西风又吹人到。一绺山鬟,半梳苔发,想象新兴闹扫。塔铃声悄。说不尽当年,月明花晓。人在天边,轴帘遥闪茜钗小。

如今顿成往事,回心深院里,也长秋草。上苑云房,官家水殿,惯是萧娘易老。红颜懊恼。与建业萧家,一般残照。惹甚闲愁?且归斟翠醥。

高士奇《金鳌退食笔记》记载北京太液池里有琼华岛,上面有古殿,榜曰“广寒之殿”,相传本辽后梳妆楼,历金元明皆有宫殿,为游观之地。陈其年在北京供职,闲游其处,发思古之幽情,填了这首芳馨悱恻之词。今日妆楼早已倾圯不存。“洗妆楼下伤情路,西风又吹人到。”一起点明妆楼,特别着以 “伤情”二字领起全篇。这伤情二字概括辽后许多悲剧,特别是天祐帝后萧氏,小字观音,姿色、歌诗和音乐才能都是第一,而被谗惨死,辽王鼎作《焚椒录》(《津逮秘书》第十集)详细记其冤死经过。这首词泛称辽后,重点在观音。西风固然指来游的季节,但也与悲凉气氛相一致。“又吹人到”写己之二次来游。“又”字表明重来。“一绺山鬟,半梳苔发,想象新兴闹扫。”这几句巧妙地把眼前的景物和辽代盛时的时妆结合在一起。“山鬟” “苔发”,是眼前实有 “山” “苔”,加意中想象“鬟” “发”。唐末宫中有种发式象旋风似的称为 “闹扫妆”。这几句从己之来游转到妆楼,用 “想象新兴闹扫”过渡。“塔铃声悄。说不尽当年,月明花晓。” “塔铃”句暗用《晋书·佛图澄传》事。石勒死的那一年,一天没有风,忽然塔上一个铃响,佛图澄说国有大丧,果然。这里从西风吹塔铃的微响,想象塔铃是在诉说不完盛时妆楼的情况,“月明花晓”四个字概括有力。明月之夜,百花盛开之晨,辽后楼上梳妆,多么得意。“人在天边,轴帘遥闪茜钗小。”妆楼高耸,又在太液池中,所以从远处平地望去,皇后就象在天边(恍若神仙) ,帘子一卷,只见茜钗的一点闪光而已。多么值得歆羡的妆楼主人啊! “茜钗”,《词则》作“茜裙”,更有味。

“如今顿成往事”,换头一句从过去落到今天,无限兴亡盛衰之感,包含在六字之中。“回心深院里,也长秋草。”唐高宗的王皇后被武则天幽囚起来,后来高宗去看她,惨不忍睹。她要求如果让她重见天日,请把这囚所改称“回心院”,表示皇帝回心转意。(见《新唐书·王皇后传》)辽代好几个皇后都曾被废黜。尤其是前文提到的天祐后,她被废黜处死之前,曾写许多首《回心词》 (见《焚椒录》) ,凄惨动人。陈其年这儿用 “回心院”自然使人联想天祐后的事。过去这儿演过一幕惨绝人寰的悲剧,今天也已荒凉冷落。“也长秋草”,巧妙在与上阕“西风又吹人到”相应,使人不觉。“上苑云房,官家水殿”指与妆楼相应的建筑,楼殿依然,而人却有年长色衰爱弛的悲哀。“惯是萧娘易老”,“萧娘”在诗词中惯用,此处却指辽后。据《辽史·后妃传》几代皇后都姓萧。这里点出萧姓,唤出后文的 “萧家”。“红颜懊恼”,总束辽后的悲哀。“与建邺萧家,一般残照”用两个萧字巧妙结合,从北方到南方,从辽到梁,文字跳荡,出人意表,而把辽代的衰亡,就用 “一般残照”形象地交代了。抚今追昔,感慨淋漓,好象词人也为这兴亡得失而产生愁闷。结尾却用两句扫除净尽: “惹甚闲愁,且归斟翠醥。”不要再想这些,不如回去喝杯老酒。醥(piǎo 瞟),清酒。如果细心一点,这两句好象扫尽前文,但“归”字和“西风又吹人到”却紧相呼应。

《迦陵词》本以壮语见长,这一首却“婉丽娴雅” (吴梅《词学通论》),看出一位大家的多样风格。陈廷焯把这首词选入《词则·大雅集》,认为“视宋人正不多让”。他认为这首《齐天乐》: “风格俊上,同时不乏佳作,无出此右者。” “后幅壮浪纵恣,感慨苍茫,妙仍有许多郁处,所以可贵。结二语以离为合,妙甚。”这些评论,颇为精到,值得重视。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