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俞·满江红》原文赏析
重到西湖忆归
绣甸春浓,酒帘外、青山无数。还记得、桃花满院,刘郎前度。红烛画桡临别酒,碧箫残雨相思路。看韶光、零落断桥边,斜阳暮。
无限景,烟中树。无限意,风前絮。对澄湖如镜,玉人何处?艳影尚疑花欲笑,丽情只有莺能诉。叹西泠、松柏自年年,风流误。
这首词写作者重游西湖时,对过去情人的追忆。开头一句: “绣甸春浓”,点明了重到西湖的时间,是春色正浓之时。甸,古代称都城郊外的地方为甸。杭州在明、清时代虽不是都城,但它曾是五代时吴越的古都,又是南宋时行在所,所以其郊外西湖一带,也可以称作甸。绣甸,是指西湖四周的景色象锦绣一样美丽。在这春光明媚之时,作者重游西湖,坐在湖边酒家中,欣赏着阳春烟景,放眼望去,只见“酒帘外、青山无数”。到过西湖的人,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在湖中向四周望去,都是青山,山色有浓有淡,重重叠叠,直至天际。所以 “青山无数”四个字,看起来寻常,而只有亲身游历过西湖美景的人,才能深入体会其中妙处。接着作者又把眼光从远处收回,看着酒家附近,“还记得,桃花满院”,上次来游西湖时,这酒家是满院桃花,鲜红耀眼,现在为什么不见了呢?“刘郎前度”,是用典。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中记载,东汉明帝永平年间,刘晨、阮肇在天台山桃花洞遇到神仙。到了西晋武帝太康年间,即二百多年之后,二人又重到天台。因此后人把去而复返的人称为“前度刘郎”。作者用此典,一是由桃花而想到桃花洞中的刘郎,以此寓指自己是许多年之后,才又重游西湖的。二是由桃花而想到旧日的情人,唐代崔护有“人面桃花相映红”的名句,广为传诵,所以由桃花而想到面似桃花的美人,就是自然的了。“红烛画桡临别酒,碧箫残雨相思路”,作者想起了前时与情人欢会时的景象,而最难忘怀的,则是临别时的情景。桡(ráo饶),是划船的桨,这里用来代指船。画桡,就是装饰华丽的船。在画船中,红烛高烧,觥筹交错,箫声悠扬。画船外,淅淅沥沥的雨声,已经慢慢地停了下来。碧箫,是绿色的玉箫,李商隐《送从翁从东川弘农尚书幕》诗有: “素女悲秋瑟,秦娥弄玉箫。”而秦娥又是古代美貌女子的通称,作者用此,也是由玉箫而暗指美人。在零落渐断的残雨中,美人还送了他一段路程。今日重睹此路,又怎能不引起他的相思呢?接下去三句: “看韶光,零落断桥边,斜阳暮。”韶光,是指美好的时光。断桥,是西湖一景,在孤山边,因孤山之路至此而断,故名断桥。这几句是写作者从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中惊醒过来,才发现不知不觉中已夕阳西斜,情人的倩影也在断桥边依稀难辨了。
上阕主要是对往日交好情景的追忆,下阕则转入直接抒发情怀。“无限景,烟中树。无限意,风前絮。”西湖无限的美景,都象是在云烟缭绕中的树木一样,模糊朦胧。作者无限的思绪,都变成象风中飘舞的飞絮一样,游移不定。为什么会如此呢?就因为“对澄湖如镜,玉人何处?”面对着清彻澄净、平静如镜的湖水,却不知往日的情人,那如白玉般晶莹美丽的情人,现在究竟在什么地方?由于作者全部身心都沉浸在对玉人的思念,所以感到“艳影尚疑花欲笑,丽情只有莺能诉”。盛开的花朵,好象是玉人的娇艳的脸庞,在含情微笑。而这种对美人思念的深情,作者又不能对别人言说,只能向花间的黄莺倾诉。作者的感情,就这样只能郁积胸中,得不到宣泄。作者在湖边徘徊流连,而终于归为失望。“叹西泠、松柏自年年,风流误。”西泠,也是西湖孤山下的名胜。作者面对着西泠的松柏,感叹松柏树年年常青,而自己却辜负大好春光,风流佳期已被贻误。这是因不能重续旧情而发的感慨。
作者重到西湖忆旧,所忆者是谁?她的年龄、身份等,都不得而知,只知道她是一位美貌的女子,在作者上次来西湖时,二人有过一段交情。虽然作者没有告诉我们他所忆者到底是何人,但作者忆旧的深情浓意,却是显而易见的。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