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埜·沁园春》原文赏析
泉 南 作
自入闽关,形势山川,天开两边。见长溪漱玉,千瓴倒建,群峰泼黛,万马回旋。石磴盘空,天梯架壑,驿骑蹒跚鞭不前。心无那,恰鹧鸪声里,又听啼鹃。
区区仕宦谁怜。道有志、从来铁石坚。但长存一片,忠肝义胆; 何愁半点,瘴雨蛮烟。尽卷南溟,不供杯杓,得遂斯游岂偶然。天公意,要淋漓醉墨,海外流传。
这首词在元词中颇具特色。它生动地描写了泉南山川形胜以及旅人由畏难、凄楚到自怜、自勉,以至欣喜的感情变化过程,使诗人的自我形象跃然纸上。
上片着重写闽地泉南山川形势之险峻峭拔,气势宏伟,一气贯注,如鹰隼俯冲而下,惊心动魄,令人大饱眼福。作者能把握住泉南山川的总体气势,抓住特点,突出奇景、险景,大笔涂抹,细心点染,使整个画面呈现出一种壮美。开头三句先勾勒出闽地总的景观,说明闽关之内与闽关外山川形势大不相同,有如两个天地,给人一种新鲜感。以下具体描绘这些景色。“见长溪漱玉”六句写景色的奇与险,令人望而生畏。由于“驿骑蹒跚鞭不前”,因而作者发出“心无那”的叹息。“无那”即无奈。这三句写旅途的艰险使旅人有一种无可奈何的心情,又听到“行不得也” 之声,更增添了内心的凄苦,为仕宦奔波而自怜的心情作铺垫。
下片由愁苦转为振作。小官儿是不大为人关注的。“谁怜”,即无人怜惜,亦即自怜自惜之意。“道有志”的“道”,即“人道是” (人们说) 之“道”。这一句意在为自己鼓气,表明自己应当振作起来,具有刚强的意志。从“但长存一片”至“不供杯杓”,表明自己只要忠义之心长存,任何艰难险峻都不在话下,从精神气质上表现了对恶劣环境的蔑视。“尽卷南溟,不供杯杓”,何等气势! “南溟”即南海。作者自信地认为,只要具有坚强的意志,忠义常在心中,那点蛮烟瘴雨又算得了什么?那怕倾南海之水都不够供我杯杓之饮!“得遂”句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表明自己怀抱忠义之心,那怕经历千难万险,也有决心战胜它。一方面又为能够实现此行而感到自豪,增添了许多乐趣,甚至有意外的收获。“岂偶然”用在这里显得贴切自然,极富表现力。这一问,既收拢前意,又引发后文。“天公意”三句,以雄健潇洒的笔触,抒写自己的快意、欣慰和收获。“天公意”不过是一种托辞,却表达了作者一种意外的欣喜心情。“醉墨”,指醉中作书画。例如陆游《归云门》诗:“坏壁尘埃寻醉墨,孤灯饼饵对邻翁。”张埜来到这边远地区,正好给他的墨迹流传海外提供了机会,有所失也有所得,真是天公有意啊!
这首词具有豪放词风的特点。表现在取景上,多取险景、奇景、壮景,如“长溪漱玉”、“千瓴倒建”、“群峰泼黛”、“石磴盘空”、“天梯架壑”、“万马回旋”等,具有雄奇峭拔的气势,给人以壮美之感。作者的视野比较开阔,在描写景物时,着重写总体气势,在体积、力度、速度、空间等方面都体现出豪放词的特点。当然,这首词在写景方面,显然脱胎于辛弃疾的《沁园春》 (迭嶂西驰) 一词。表现在抒情方面,作者大笔铺染,任意挥洒,一气呵成。它展示出作者胸襟的开阔,情感的奔放,形象的高大,有气吞山河的气势,高瞻远瞩的境界。在元词中不失为一首具有代表性的豪放词。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