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性德·暗香》原文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纳兰性德·暗香》原文赏析

绿萼梅

春才几日,早数枝开遍,笑他红白。仙径曾逢,萼绿华来记相识。修竹天寒翠倚,翻认了、暗侵苔色。纵一片、月底难寻,微晕怎消得? 脉脉,清露湿。便静掩帘衣,夜香难隔。吴根旧宅,篱角无言照溪侧。只有楼边易坠,又何处、短亭风笛?归路杳,但梦绕、铜坑断碧。

张炎《词源》尝云:“词之赋梅,惟姜白石《暗香》《疏影》二曲,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自立新意,真为绝唱。”《暗香》《疏影》是南宋词人姜夔所创制的词调,调名取林逋梅花诗“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之意。姜氏《暗香》之词旨,多数人认为是怀念情人之作,写得“幽韵冷香”(刘熙载《艺概》),隐约迷离。但《暗香》等并非“后无来者”,推崇姜夔的浙西词派亚圣李良年这首《暗香·绿萼梅》就是继武姜氏之作,亦是怀人,并写得幽冷骚雅,隐约含蓄。

上片重在描写绿萼梅的风神,写得浑雅脱俗。“春才几日,早数枝开遍,笑他红白”三句,写出早梅枝头花开、生意盎然之意,那“红白”之色又显示出既淡雅又艳丽的风姿。一“笑”字则流露出作者欣喜、赞赏之情。面对如此嫣然欲绝的绿萼梅,作者又充满诗意地联想:“仙径曾逢,萼绿华来记相识。”萼绿华是传说中的晋穆帝时仙女,于昇平三年降羊权家,赠羊权金玉镯各一。作者写见梅花如仙径见仙女,可见梅花气质之高雅非凡。“记相识”又表明作者与绿萼梅之交情不自今日始,为下面忆梅埋下伏笔。“修竹天寒翠倚”句则化用了杜甫《佳人》“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的意境,描写梅花如同佳人在春寒中倚着修竹,显得那么孤独而高洁。在具有如此高雅、清幽之气质的绿萼梅身上正寄寓着作者对其情人的爱慕的情思。这几句文词写得十分醇雅清隽。如果说上面几句注重写意,突出梅花之神韵,那么接下几句则近似工笔画,写梅的细微、局部之美:“翻认了、暗侵苔色。纵一片、月底难寻,微晕怎消得?”作者对梅仔细辨认,只见梅枝被绿苔包裹,此即姜夔《疏影》所谓“苔枝缀玉”之“苔枝”,苔枝花朵茂盛,苔梅属梅之名贵品种。但是作者却又退一步讲:即使在月底下看不清一片梅花,但其横斜的疏影、模糊的色泽亦足以令人销魂。言外之意,无论是梅之形与神都令人赏心悦目,无比喜爱。

下片乃过渡到因客中逢绿萼梅而引起的对故乡之梅的怀念,其中饱含着惜花思人之情。过片“脉脉”一句,紧承上片词意,描写出绿萼梅那含情欲吐的神情,颇有辛弃疾《摸鱼儿》所谓“脉脉此情谁诉”之意。“清露湿,便静掩帘衣,夜香难隔”三句,又进而写梅花“暗香浮动”之诱人,在寒夜清露里,即使被帘子遮掩住其身,却阻隔不住她的缕缕清香。眼前如此深情之梅不禁使作者忆想起家乡之梅、家乡之人:“吴根旧宅,篱角无言照溪侧。”词至此转向写家乡之梅,词境延伸、扩展,作者则神思飞越。“吴根”即吴地,语出杜牧《昔事文皇帝三十二韵》:“溪山侵越角,封壤尽吴根。”此处指作者家乡吴地秀水(今浙江嘉兴)。“篱角”句乃化用姜白石《疏影》“篱角黄昏”意,写出故乡梅花孤寂无言之清冷,从侧面反映出作者对它的怀念。此梅乃是作者那独守空闺的情人之化身。对于故乡之梅作者充满的是惋惜、担忧之情:“只有楼边易坠,又何处、短亭风笛?”“楼边易坠”用《晋书·石崇传》绿珠坠楼之典,“风笛”则用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意,皆喻梅之落花,抒发的是作者爱花、惜花、怕花飘零之情,实际是担心情人因孤寂而红颜衰老之意。但作者此时客居在外,归期无定,对故乡之梅与人只能于梦中相见而已,故结尾云:“归路杳,但梦绕、铜坑断碧。”“铜坑”,山名,在江苏吴县“光福之西南”(《读史方舆纪要》),此指代吴地故乡。“断碧”,范浚《首夏新晴》诗有“行云飞断碧”之句,可见“断碧”指青山。作者梦绕故乡青山,盖因那里有心中之梅与心上之人也。

这首词以写客中所见之梅引出对故乡之梅的情感,又以咏梅寄寓怀人之思,显得曲折深宛;遣词造句颇注重来历,具醇雅脱俗之致。这些都体现出浙派词的特色。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