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济·满庭芳》原文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周济·满庭芳》原文赏析

梨花

珍重经年,玲珑数朵,楼前越样丰姿。东君著意,开比海棠迟。烂漫群芳似锦,深宵露、洗尽燕支。无人见,亭亭顾影,明月过墙时。浑疑。逢洛浦,凌波佩解,天慰相思。正团圆果就,怎说将离?一剪红襟斜度,窥鸳枕、云想轻移。年年约,湔裙俊侣,沉醉碧颇黎。

这是一首咏物词,写的是梨花。咏物之作,容易流入沾滞、呆板、俗套,如或着意寄托,又欠灵动和自然。此词却无上述弊病,其好处是既点染了梨花的特色,描摹了梨花的丰神,赞美了梨花的品格,又充满着人对梨花的感情,意境优美,韵味深长。

楼前梨花一年一开,花朵不大,不多,却很美,别有一种风韵。起笔三句便以爱怜的口吻唱出:“珍重经年,玲珑数朵,楼前越样丰姿。”“越样”是越样妆束的省文。越地(今浙江一带)多美人,西施盖其尤者,故以越地式样的妆束作为漂亮姑娘的代名词。下面两句拈出海棠来作比较:“东君著意,开比海棠迟。”梨花在暮春开,海棠却仲春即开,这是春神的安排。但后开者未必不如早开者,这里还有说梨花不争春先放的含意,也是一种赞美。以下更拈出百花来作比较:“烂漫群芳似锦,深宵露、洗尽燕支。”上文是就开的时间比,这里复就花的颜色比。尽管群芳烂漫,如绣似锦,万紫干红,争奇斗艳,但梨花宁可让深夜的清露洗尽胭脂,保持素雅纯净的本色。以群芳的浓艳反衬梨花的高洁,称扬之意,不言而喻。歇拍“无人见,亭亭顾影,明月过墙时”三句,尤为精彩。前面已经写了梨花的姿质、品格、色彩,这里更写出梨花的神韵。在月明之夜、无人见处,她亭亭玉立,顾影自怜。这不仅在写花,而且是在写人——写一个端庄淑静而又美丽多情的女子了。

换头承上,进一步将梨花人格化为仙女:“浑疑。逢洛浦,凌波佩解,天慰相思。”面对那一树梨花,词人仿佛觉得自己是在洛水之滨遇见了洛神宓妃(即曹植《洛神赋》里描写的那位“丽人”,她“芳泽无加,铅华弗御”,一会儿“若轻云之蔽日”,一会儿“若流风之回雪”)。她在水上微步,又解下玉佩相赠(《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按赋中洛神赠给曹植的是“江南之明珰”,“解佩”为《韩诗外传》所传汉皋神女故事,词人把它和洛神故事糅合起来了),好象是天公为了抚慰我的相思之情,特地作了这一安排。这一段纯属想象,但却把梨花写活了,写得美极了。“正团圆果就,怎说将离”两句是个转折。当“绿叶成阴子满枝”(唐杜牧《叹花》诗)的时候,梨子团团挂在树梢,故称“团圆果”。“团圆”一语双关,又指情侣的相聚。“梨”谐音“离”,古人食梨,忌讳将它剖开,因为这意味着“分离”。此二句妙在由梨花引出梨果,仍不离所咏之物,但文义却又与上之邂逅仙女的描写联得很紧:刚刚团圆,怎么又将离别了呢?下文“一剪红襟斜度,窥鸳枕、云想轻移”两句,更由“离”字生发而出:梨已结子,花竟离枝,多情的燕子,试为我一窥探吧。燕尾分叉如剪,燕颔毛色猩红,故“一剪红襟”即一只燕子的代名辞。燕子来时,梨花正谢(宋晏殊《破阵子》词有“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之句,可参),写燕窥梨花辞枝,意极熨贴。“鸳枕”喻花枝,“云”喻花片,亦是雅辞。至此,词笔已写到梨花零落,那么,再要一睹梨花的丰采,只好等待来年。于是便有结尾三句:“年年约,湔裙俊侣,沉醉碧颇黎。”古代三月三日上巳节有“湔裙”的风俗:士女们洗裙于水边,以祓除不祥。这也正是梨花将落未落的时候。“碧颇黎”,指酒。陆游诗:“玻璃春满琉璃钟。”自注:“玻璃春,眉州酒名。”另外,还有一种酒名曰“梨花春”,据说杭俗酿酒,趁梨花时熟,故名。白居易诗:“青旗沽酒趁梨花。”三句串解就是说与梨花成言,每年的三月上巳,我一定约上美人作伴,再来水边梨花树下禊饮,一醉方休。

宋末沈义父《乐府指迷》曰:“作词与诗不同,纵是花卉之类,亦须略用情意.或要入闺房之意。然多流淫艳之语,当自斟酌。如只直咏花卉而不着些艳语,又不似词家体例,所以为难。”他从格律派的“正统”观点出发,提出对咏物词中花卉一类作法的要求:既要加进有关男女之情的内容,但又不能流入淫艳。也就是说,要“丽而则”。他深知个中分寸不易掌握,故有“所以为难”之叹。周济此词,完全是遵循沈氏的原则写成的,丝毫不离绳墨,却又游刃有余。视借物言志而有寄托的上乘之作,固然尚去一尘,但就一般咏物词而言,还是风流蕴藉,优雅缠绵,不愧作手的。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