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传璿·沁园春》原文赏析
老将
举目山河,一生筋力,老尽边关。看兜鍪夕解,塞霜侵鬓;翎根乍脱,刀箭余瘢。善饭廉颇,雄心充国,恍到千旗万马间。时昂首,见天边新月,尚想弓弯。堂堂岁月奔湍。历百战功名夸据鞍。忆挥戈拔矟,烽消瀚海,腾龙哮虎,雷震天山。毳幕秋风,严城画角,落日萧萧金铁寒。摩长剑,问当年乳臭,几辈登坛?
曹操《龟虽寿》云:“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一个身经百战、屡建功勋的老将军,在退身之后,宝刀不老,雄心犹在,仍然满怀报效祖国的豪情,这是何等崇高的精神!这首词所反映的,正是这种精神。
上片交代老将军的退伍,表现其退伍后的报国之情。前三句说,他在边关征战一生,现在年迈了,望着身后自己保卫着的祖国的大好山河,不禁感到非常骄傲。接下来四句,写多年的军旅生活在他身上打下的烙印。兜鍪,战士戴的头盔。翎根,即花翎,清代冠饰,由皇帝赏给有功之臣,并用以区别官员的品级。“塞霜侵鬓”,说明其从戎时间长;“刀箭余瘢”,说明其负伤次数多。这几句,形象地刻划出一个两鬓苍苍、伤痕累累、身经百战的老将军形象。然而,人虽离开了军营,离开了战场,他的心却依然留在那个付出了热血和青春的地方,他的报国豪情并未因此而少衰,因此,逗出“善饭廉颇”三句。《史记·廉颇传》:“廉颇居梁,久之,魏不能信用。赵以数困于秦兵,赵王思复得廉颇,廉颇亦思复用于赵。赵王使使者视廉颇尚可用否,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令毁之。赵使者既见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使还报王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赵王以为老.遂不召。”又《汉书·赵充国传》:羌人犯境,“时充国年七十余.上老之,使御史大夫丙吉问谁可将者。充国对曰:‘亡逾乎老臣矣。’上遣问焉,曰:‘将军度羌虏何如?当用几人?’充国曰:‘百闻不如一见。兵难遥度,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然羌戎小夷,逆天背畔,灭亡不久,愿陛下以属老臣,勿以为忧。’上笑曰:‘诺。’”此借廉颇、赵充国事,比喻自己虽老、仍有雄心壮志,居闲之时,“恍到千旗万马间”,渴望着再为国效力。由于这样一种思想感情,使得他在日常生活中,总是对那火热的战斗生活魂牵梦绕,以致于“见天边新月,尚想弓弯”。新月弯曲,状如弓,故云。
孟传璿《沁园春》(举目山河)词意
下片写老将的功绩及其战斗生活的艰苦。那光辉的战斗岁月虽然如流水般永远地消逝了,但老将军在这段岁月中所建立的功勋,却是永远不可磨灭的。《淮南子·览冥训》云:“鲁阳公与韩构难,战酣日暮,援戈而㧑(同挥)之,日为之反三舍。”又《新唐书·尉迟恭传》云:“其(尉迟恭)战,善避矟,每单骑入贼,虽群刺之不能伤,又能夺取贼矟还刺之。……帝尝问:‘夺矟与避矟孰难?’对曰:‘夺矟难。’试使与齐王戏,少选,王三失矟,遂大愧服。”此“挥戈”句之所出。作者以高度概括的语言,赞美老将军一往无前的勇武精神和战胜攻克、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龙、虎,比喻骁勇善战的部队。瀚海、天山,都是唐代边塞诗中常见的地名,此借指征战之地。这几句,写老将军率兵为保卫国家边境而战,写得神威凛凛,大气磅礴。然而,胜利来之不易,功业是因了殊死的战斗,也是因了对严酷环境的征服,于是,词人写下“毳幕”三句。毳幕,毡幕。严城,高峻的城。“毳幕秋风”,见出生活之艰苦;“严城画角”.见出形势之险恶。“落日萧萧金铁寒”句,则以描述战地的寒冷.表现作战的艰难。然而,功业虽然辉煌.毕竟已成为历史,而国家还需要有人保卫,于是,词的结束转为对后辈的期待。乳臭,指青年人。登坛,即拜将意。这位将军手摩长剑,希望能够将自己的风范传下去,希望看到年轻一代将军再领风骚。他回首往事,寄意现在.瞩目未来,其思想境界进一步得到升华,而全词格调也跳出了同类题材常有的一味叹老怀旧的框框,表现出了新的特色。
“鸟尽弓藏,兔死狗烹”,是封建统治阶级对人才惯用的手段,因此,老将的命运特别引起历代文人的关注,以此为题材的作品也有许多。如王维《老将行》,写一位老将“自从弃置便衰朽,世事蹉跎成白首。昔时飞箭无全目,今日垂杨生左肘。路傍时卖故侯瓜,门前学种先生柳”,对其命运深表同情。以此为主题,虽有揭露封建统治阶级的一面,但从另一面来说,似乎还是过多地关心个人命运的浮沉。这首词中的老将却不然。他虽然“一生筋力,老尽边关”,不再被重用了,但想的却始终是如何报效祖国,甚至以满腔热情,关心着后辈将士的成长。由于复杂的历史现象和生活现象,我们不应评判两种写法的优劣,但这首词中的老将形象与同类题材相比,表现出了不同之处,却是值得注意的。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